【听课笔记】表皮肿瘤(二)日光角化病

百科   2024-12-09 08:37   陕西  
笔记内容是根据张雷教授的《常见表皮肿瘤及瘤样病变》讲课内容所整理!

1日光角化病:

又叫老年性角化病,发生在日光暴晒部位,是很常见的一种病变,

继发于日光损伤的皮肤发生的表皮内角质形成细胞的病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增生,

是鳞癌最常见的前驱病变

好发于老年人,皮肤白的人发病几率要大一点,女性比男性显著。

发病机制是日光长期暴晒损伤,导致角质形成细胞的基底层突变负荷增加,从而形成肿瘤性改变,最终有可能发生鳞状细胞癌

可以是单个或者多个红斑,也可以是斑疹或者丘疹,可以形成溃疡。如果是增厚明显触痛,提示有可能是发生了浸润性癌。

日光性角化病可以长期保持稳定,也可以自然消退。

日光角化病有和皮肤鳞癌里经常存在的主要驱动突变,比如TP53突变NOTCH1NOTCH2突变。

有学者认为,日光角化病有两种进展途径,

1种途径早期日光角化病上面),最底部染色深部基底细胞发生了病变,继续向上扩展,但是一直没有累及全层,不断的向上发展,形成鳞状上皮全层的病变在全层病变基础上,突破基底膜形成了鳞癌,日光性角化病主要是以这种方式进展为鳞癌的。

2种途径,只有基底层发生了肿瘤克隆性增生,不再向上进展了,直接向下突破基底膜形成癌

界限不清的红斑角化过度和小皮形成。

草莓状外观表面凹凸不平像草莓的表面一样,

日光性角化病最需要关注的是看基底有性。性可以进展累到中上表皮层,但通常不累表皮全层,再加上发生在日光暴晒部位,所以说和鲍温病是有区别的,它可以沿皮肤附属器结构蔓延,通常仅累及比较表浅的部位,最深累到毛囊漏斗

有轻度棘皮症,表现基底向下芽蕾状增生,由于面关系,不要把它误认为是浸润性癌的成分。这是日常诊断工作中难点,仔细观察,没有真正的角化珠,会出现局灶角化不全旗帜日光性角化病的一个诊断线索,是非典型性的细胞,它不累及汗腺导管,是汗腺导管上的部分都是正常蓝染的正角化,其他日光性角化病导致的角化不全,是红色的角质层,这两者呢交替出现就形成了旗帜征。

日光性角化病通常正常的颗粒层减少或者缺失长期暴晒真皮出现日光性的弹力纤维变性炎症细胞的浸润

也可以出现苔藓样改变可以出现多种组织学变异型,表皮萎缩叫萎缩型,表皮肥厚增生叫肥厚型或者增生型原位癌样型就是异型细胞几乎到全了,但是比真正的温病性细胞的数量和异程度要轻还有基层松解型不管怎么变化,都要满足日光性角化病的部位,日光性角化病的形态学表现。

发生了肿瘤性改变,会出现P53突变,CyclinD1过表达,Ki-67表达增高。

基底细胞有点紊乱,最主要的是真皮浅层弹力纤维增生变性基底细胞增大,说明有一部分是让我们不放心的上面的大部分表面角化看起来是正常的真皮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真皮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主要看基底层是不是紊乱了,是不是出现多性,极性是不是丧失了弹力纤维变性

基底层细胞排列紊乱,异细胞不累及汗腺导管上方的上皮(上方的角化是蓝染的)周围的角化是红染的,这是旗帜征发生的基础

表皮萎缩,凸消失。基底层出现明显的色素增多。

旗帜汗腺导管开口处上方是正常的,正角化是蓝染的,蓝染的不是毛囊开口的地方,红的角化和蓝的角化排列就形成所谓的旗帜征棘皮瘤样增生

诊断日光性角化病一定要注意有基底细胞异,异到什么程度,有浸润

典型的棘皮瘤样外观和旗帜征,下面基底细胞呈芽蕾状向下增生有异,但是还不够

温病样型日光性角化病,看起来像温病,原位鳞癌,但是仔细观察没有完全累全层,它的异型程度诊断原位鳞癌呢还是有点欠缺。

基底细胞有点异,好像形成腺腔结构了,这是棘层松解,真皮浅层弹力纤维变性明显,

毛囊汗腺,可以理解为就是肿瘤性的基底,基底增生的基底细胞,向下没有突破汗腺导管周围的基底膜,可以理解为累及汗腺导管

苔鲜样改变看起来就是有炎细胞浸润,有时会使我们判断基底细胞有异,造成判断困难,

因为淋巴细胞太丰富了,

增生型或者肥厚型,明显的鳞状上皮增厚,沿着毛囊向下蔓延,实际上还是在毛囊里,也可以理解为累腺

Paget样改变实际上是异的基底细胞向上进展了一点,但是不是完全取代正常的角质形成细胞,形成Paget病样的改变,诊断时要和Paget病鉴别,

退化型,篮网样角化

还可以是复发真皮纤维化,但是复发病变缺乏日光性的弹力纤维增生,浅层的弹力纤维变性不同,

基底细胞有无肿瘤性增生可以做P53Ki67显著有问题的地方P53明显过表达

团团的柳暗花明
病理读书笔记及日常心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