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雷神系列*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病理诊断(一)深刻了解HPV病毒

百科   2025-01-17 07:01   陕西  
笔记内容是根据张雷老师的《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病理诊断》讲课内容所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用于学习!

持续性高危性HPV复制性感染,最终才会导致病变,需注意HPV感染,无论是低级别还是高级别,是通过形态来诊断,不论是高危还是低危,尤其是持续性高危性HPV感染,如果形态上没有异常,仍然不能诊断,诊断鳞状上皮病变是根据形态来诊断

要了解HPV基因组结构,了解的生命周期,对理解低级别和高级别是有帮助的。

1HPV是一种人上皮组织的无包膜双链环状小DNA病毒,要了解三个基因组区域早期编码区E晚期编码区(L)、长控制区LCR)。

2早期编码区叫E基因,占整个基因组的50%以上,其中E6E7很熟悉。

1E1E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病毒复制中起辅助作用

2E4基因在病毒释放中起作用。E5基因在免疫逃逸中发挥重要作用。和它的蛋白产物,会导致P53基因蛋白功能失活。

3教科书上说E6会导致P53基因的突变,实际上不是突变P53是抑癌基因,会使细胞发生凋亡,是使P53基因蛋白功能失活出现泛素化比较复杂的过程,导致P53失活,不等于突变。

HPV感染的病变里,P53是野生型不是突变型,就是这个道理。E6基因会导致P53基因蛋白功能失活,阻断了细胞的凋亡,导致被感染的细胞发生肿瘤转化

4E7蛋白与RB蛋白结合导致RB,引发被感染的细胞异常增殖细胞的增殖周期不断增殖。

同时RB下游的基因p16显著增多,进一步促进细胞增殖,注意P16只是RB的一个下游基因。

持续性高危性HPV感染发生复制性感染,E7引起RBRB的下游基因P16显著增多,表现为P16蛋白过度表达,P16免疫组化阳性,只能提示有高危性的HPV复制性感染并不是P16阳一定出现低级别或者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这是两个概念

3L基因占整个基因组的近40%位于早期基因的下游,主要参与病毒颗粒的组装和DNA包装,就像感冒胶囊一样,胶囊里的颗粒可以理解为是病毒表面的壳L基因的作用,可以使病毒形成完整的结构

示意图,

1L1是主要的衣壳,是疫苗靶标的主要成分打疫苗主要是破坏衣壳蛋白,然后抑制病毒的进展。

2L2是次要衣壳

3E蛋白主要参与病毒DNA的复制、和细胞转化,早期的过程,

4L蛋白衣壳蛋白,主要参与病毒颗粒的组装和DNA的组装,

5E4基因或者E4基因调控的蛋白,会结合并破坏细胞角蛋白网,形成挖空细胞的外观,

6E6E7如果是鳞状上皮内病变,一定会有E6E7的作用,E6主要是通过抑制P53阻断细胞的凋亡,使细胞不断地增殖,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肿瘤发生,

E7是通过抑制RB基因使RB,使整个细胞生长周期失控,细胞不断增,过度增,最终导致癌变

7E2主要是负性调节E6E7维持凋亡和细胞周期的调控,通常在病毒发生整合时失活,病毒整合时会破坏E2基因的结构

团团的柳暗花明
病理读书笔记及日常心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