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与腺的鉴别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绝大多数的疑难病例其实首先也是要搞清楚到底是鳞的来源还是腺的来源。
第一层:遇到很多细胞或者细胞团时,它的特征是非常鲜明的,应该易于识别。
第二层:鳞与腺有些情况下形态学会有些相互模拟,考验我们的功底。
第三层:很多病变当中似乎有腺的改变又有鳞的改变的交叉,当形态交叉时难以辨认。
第四层:在工作当中善于思考、总结,对于鳞与腺的鉴别,直接秒杀。
一 鳞与腺的基本特征:来源看胞浆
无论细胞还是细胞团,当胞浆比较丰富的时候,通过胞浆去判断来源是最简单易行的办法,往往也是最为准确的。
鳞状细胞:胞浆均质、厚实,片状,四周环绕,融合成片。
颈管细胞:柱状,有头宽尾细的方向,有分泌现象时,它的胞浆会有空泡,细胞之间有清晰的细胞边界,排列非常整齐,像蜂窝状,细胞之间的间隔是有缝隙。
内膜细胞:正常时,通常不强调它的胞浆,因为几乎看不到胞浆,胞浆稀少,导致整个内膜细胞的形态表现为圆形的改变。可以看到胞浆的时候,会形成空泡,形成比较孤立的相对比较大的空泡。由于胞浆稀少,可以理解为像一团细胞核聚拢在一起,所以它的边缘没有胞浆的融合,就是一个个细胞核鼓起在外头,整个细胞的轮廓看上去凹凸有致。
散在细胞,胞浆均质厚实,是成熟的鳞状上皮,边缘比较平整,可以形成锐角。这种锐角只有在多边形鳞状上皮细胞里才可以看到,有诊断特征,它的胞浆里没有任何张力空泡,并不是说鳞状细胞就一定没有空泡,退变或者放疗的时候,也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胞浆内空泡。当细胞鲜活完好的时候,胞浆是非常均质柔软的,就像一张皮革,因为它要起保护作用。
鳞状细胞的胞浆特点:一个是厚实,一个是均质,四周环绕,大的细胞多边形,小的细胞圆形或者卵圆形,整个细胞核的周围都有胞浆存在。
成片细胞聚集在一起,胞浆融合在一起,是鳞状细胞胞浆特点。
与鳞状细胞相似的鳞化细胞,不成熟鳞化的特点有:胞浆是像鳞,胞核像腺,排列方式有鳞状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又有像腺细胞样的细胞间缝隙。细胞往往是小小的,有多边形的胞浆,这个依然是鳞状细胞胞浆的特征。
这一团细胞,如果只从胞浆去判断来源,
第一,右上角这一端,胞浆的特点是均质的,融合在一起,从单个细胞来看是四周环绕的胞浆,胞浆之间没有缝隙,染色比较深染。
第二,局部细胞(箭头)有尖角的凸起,一侧面像刀削过,平整锐利,有尖角。
第三,细胞被四周的胞浆包裹在里面。
所以这一团细胞,有胞浆存在,胞浆比较丰富的区域,无论是成片还是周边相对比较单个散在的细胞,都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胞浆的特征,所以这一类细胞先不说良恶性,一定是鳞状细胞的来源。
正常颈管腺细胞是柱状,细胞平铺时,有丰富的胞浆,尖的一端称头端,另一端比较细长附着在基底膜上。有分泌现象时,大量的黏液把居中的细胞核往基底端推挤。所以细胞核的位置如果在中间或者靠近基底端,常见于生理状态。
有病变时,细胞核的位置会往上面跑,核的位置上移。
可见颈管腺细胞的层次明显增多,上端是头端,有细长的尾端,细胞核居中,偏上的位置细胞核慢慢往上面跑了,最左边这一大团细胞可能分不清楚哪一段是面向腺腔的,两头的位置都有明显的细胞核存在,说明细胞核有位置偏移的改变。
对于颈管腺细胞,胞浆是沿着细胞或者长轴向两端发出,这个细胞是柱状的形态,胞浆有分泌的时候非常稀薄,导致染色淡染。
颈管腺细胞有大量分泌现象时,比如这个视野,细胞核被推举到靠近基底端,如果细胞不是平铺,是垂直在玻片上,胞浆成像应该是在居中在1/2的位置,细胞核靠近基底端,所以出现核浆不在一个层面的感觉。
这一大团细胞,单个细胞的核型很不规则,单个细胞也是高核浆比,不要轻易误认为是高级别,因为每个细胞之间的间距都是相等的,最主要的是每个细胞之间都有细胞膜的存在,细胞之间有边界。
细胞如果立起来,胞浆和胞核最清晰的面不在一个层次,调下微调之后,每个细胞的胞浆层次更加显示出来,细胞核隐约看不到了。
因此细胞如果出现了核与浆不在一个层面,特别是胞浆淡染有小空泡,用微调核与浆可能不在一个层面的时候,说明两个事情,第1个一定是颈管腺细胞来源,其他两类细胞不可能出现这样的表现。第2如果在某一个层面,它的胞浆整整齐齐,细胞核也是在一个层面,都是最整齐出现,说明它的极性保持完好,又是单层排布,这时无论细胞多么深染,细胞核型有多么的不规则,它都是正常的。
左侧细胞胞浆融合在一起,厚实,是鳞,右边大团细胞胞浆淡染,局部细胞之间有清晰的边界,是颈管腺来源,根据胞浆特征可以识别。
右上角细胞团,明确的高级别,最左边这团细胞蜂窝状的排列整整齐齐,有局部的刷状缘,小团是蜂窝状,所以这团细胞是正常的颈管腺细胞,
中间最大的细胞团,典型的高度病变,红色小圈内细胞核要淡染一些,核型要规整一些,
高倍镜下,这团细胞胞浆似乎在这个层面没有,但是细胞核是整整齐齐,鳞腺鉴别,有胞浆时看胞浆,没有胞浆时看细胞核特征。
这一堆细胞,过于整齐而且一致。最主要的是细胞核有单个小核仁,所以不排除颈管腺细胞的可能性,微调之后,发现刚才整整齐齐的细胞核不见了,但是更加清晰的胞浆层面清晰的显示出来,通过这样观察,实际上是一团高度病变的细胞压住了一团正常颈管腺细胞。
正常内膜细胞胞浆稀少,大多成团状排列,外围其实就是一个个细胞鼓起来的感觉,形容内膜细胞团桑葚样或西兰花样改变,就是强调外围有弧形的变化,没有明确的胞浆存在。
内膜细胞特征性的双轮廓结构,指的是在月经周期5~7天,外面一圈是腺上皮细胞,中间一堆是没有任何胞浆的梭形子宫内膜的间质细胞,一点都看不清楚。
典型的双轮廓结构会使内膜细胞腺上皮和间质细胞之间会有一圈,不管怎么调微调,都是相对比较淡染的区域,像车轱辘样,这是内膜细胞的一个特点。
掌握内膜细胞的胞浆之后,这种细胞团,只要看到边缘表现为花边样,外面甚至不用高倍镜下观察所谓细胞核的细微结构。
这种细胞团一出现,立体感很强,跟背景里的扁平上皮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是子宫内膜细胞来源。
不判断良恶性,只判断来源,高级别肯定没问题,是鳞状细胞来源的。
局部有丰富的胞浆四周环绕,融合在一起的单个细胞也都是四周环绕,边缘是片状,片状边缘比较锐利,这堆细胞里不用看左边大部分,从来源上来讲就看有胞浆残留的地方。
内膜细胞团,胞浆很少,边缘花边样,
看胞浆,红圈内是这一堆细胞里最有诊断价值的胞浆区域,是颈管腺来源,胞浆是从细胞核的一端发出去的,不是四周环绕,这三个细胞的胞浆都是没有浓缩在一起,是有分隔的,从一端发出去,呈柱状。
首先要判断出是颈管腺细胞来源,如何去判断,有胞浆就看这个局部,少量的胞浆就帮助判断细胞是颈管腺细胞来源。
每个细胞的胞浆都是从细胞核上伸出去的,是比较细长的胞浆,依然是腺细胞的来源。
如果是鳞的来源,它的胞浆不会分的这么开,不会每个细胞都只是沿着细胞核长轴的方向发出,或者残留一些胞浆,所以这类细胞虽然中间看不清楚,只要看到它的外围有胞浆残留的表现,依然知道是颈管腺来源,再结合它的排列方式,考虑有颈管腺癌的可能性。
如果来源搞清楚,其实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
红圈内有胞浆残留的区域,对于这一团细胞来讲,不可能到处都是非常明确的胞浆,但只要有一些胞浆残留,胞浆融合在一起,单个细胞把它裹起来,不是沿着细胞或者长轴发出一段胞浆,所以这类细胞是鳞来源。
这个是内膜细胞来源,因为胞浆很少,细胞是在外面的,局部可见胞浆丰富的地方,往往会形成比较大的孤立空泡。
内膜细胞,经常会有一些退变。
这一堆细胞,是鳞?颈管腺?化生修复?化生修复到底是鳞的化生还是腺细胞发生的修复?
可以用排除法,肯定不是典型的鳞状细胞,因为它的胞浆有太多的缝隙,胞浆淡染,所以尽管有的时候可以看到这种四周环绕的,甚至有突起的区域,肯定不是完全正常的。
因为胞浆不厚实,胞浆没有融合,所以尽管有胞浆突起,肯定不是鳞。
第2肯定不是内膜的,因为内膜细胞肯定没有这么多丰富胞浆,片状、比较薄层的单层分布,
有头宽尾细的特点,局部淡染,有密集的小分泌空泡,考虑颈管腺细胞。
鳞化细胞,一般比较厚实,如果有退变,一般很难出现细小的密集空泡。
这堆细胞有头宽尾细的细胞特点,有比较淡染的比较密集的小泡泡的胞浆特征,细胞之间的间隙比较明显,所以是一堆增生的颈管腺细胞。
也可以考虑AGC,因为有核型异常,大核仁出现。
个人倾向于反应性增生,尽管失去了一定的正常结构特点。因为它的胞浆很丰富,所以根据它的胞浆去判断它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