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易误诊为肿瘤的卵巢瘤样病变

百科   2024-12-13 07:00   陕西  

笔记内容由作者根据宁燕老师的《易误诊为肿瘤的卵巢瘤样病变》讲课内容所整理!

卵巢瘤样病变内容非常多,其中一部分,如果没有意识到可能和真性肿瘤在诊断上产生误诊,或者困扰,这里分享三个方面的病变,

一 卵巢滤泡囊肿。

病例1 16岁女性,右侧卵巢囊肿,

大体囊肿大部分是单房,囊壁不是特别厚,薄的,囊壁内散在内含大量囊泡,

囊肿大部分是扩张的囊性,由增生的细胞组成,

囊壁被覆两种上皮,其下为卵泡膜细胞,在囊壁能看到相对正常的卵巢滤泡结构,在其左上方和右侧可见颗粒细胞明显增生,

增生的颗粒细胞大小比较一致,胞浆比较丰富,在颗粒细胞的下方存在带状分布的胞浆空亮的卵泡膜细胞,

另外一个区域,颗粒细胞没有明显增生,颗粒细胞下方仍然存在带状分布的卵泡膜细胞,

病例2 14岁,卵巢单房囊肿,

囊壁颗粒细胞明显增生,似乎可见Call-Exner小体,颗粒细胞层下方的卵泡膜细胞似乎不明显,免疫组化Calretinin阳性,提示有带状的卵泡膜细胞分布。

所以这两个病例提示,见到颗粒细胞增生,可能会考虑成年型颗粒细胞瘤,也就是囊性颗粒细胞瘤,可能会被误诊为是囊性成年型颗粒细胞瘤。

2020年对特殊的良性滤泡囊肿,伴有少见的病理特征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共30例,

都是年轻女性,从出生三天到47岁,平均17岁左右。这些病变有一部分有内分泌症状,

有一部分是因为盆腔肿块或急腹症入院,囊肿直径小于8公分,平均直径5.9,大部分是单房,在单房的基础上出现卫星小囊肿(囊液透亮)。

这些特殊病理特征的卵巢滤泡囊肿,可以存在细胞层数的变化,一般看到的滤泡囊肿,囊壁相对比较薄,出现颗粒细胞增生为主的卵巢滤泡囊肿,平均层数达到了6层,最多可达到二十几层,同时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都可以发生黄素化,也可以单一的以颗粒细胞或者卵泡膜细胞发生黄素化为主。

细胞学特征,粒层细胞圆形,一般不会出现核沟(成年型颗粒细胞瘤可以看到核沟),核分裂象少见,也可多见,甚到可出现轻度细胞核不典型性,

这是30例滤泡囊肿特征,a图出现了粒层细胞黄素化,B图内卵泡膜层出现黄素化,C图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都出现黄素化,左下图卫星滤泡囊肿,出现局部细胞核异型,这些在卵巢滤泡囊肿里都是可以存在的,

在做病理诊断时,同时需要了解临床病史,根据不同的临床病史了解相应的病因学改变,所以不同的卵巢的滤泡囊肿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不同的病因学,表中为滤泡囊肿的临床表现、病因和典型的病理学特征。

病例3 68岁女性,子宫内膜样癌进行全子宫双附件的切除,术中发现左侧卵巢囊肿,

为单房性囊肿,内壁光滑,画圈处囊壁厚,表面稍粗糙,整个囊壁似乎光滑,镜下明显大量细胞增生,右上图出现弥漫巢状或者片状融合性生长,颗粒细胞明显增生,内壁形成梁索状不规则分布,放大后其内见核沟存在,此为囊性成年型颗粒细胞瘤,与卵泡囊肿有明显不同的区域。

滤泡囊肿,直径相对比较小,是同源性生长,缺乏异质性的生长。也就是说能看到颗粒细胞层和卵泡膜细胞层两者同时并发的一种改变,同时它的边缘相对规整,缺乏异质性的一种生长方式。

成年型颗粒细胞瘤,相对直径比较大,主要的生长方式是异质性生长,就是说可以存在多种多样的组织形态,黄素化过度反应,又称多发性黄素化滤泡囊肿,跟滤泡囊肿有相似之处,但是多发性黄素化滤泡囊肿主要是发生在妊娠时期,多见于妊娠末期,主要发病原因是高水平HCG对母体的刺激,或者母体对HCG反应过敏感所导致的,所以常是双侧性的卵巢病变

2020年同时也对多发性黄素化滤泡囊肿做了总结,80%都发生在双侧卵巢,而且双侧卵巢都是多房性多发性小囊肿,为薄壁囊肿,

大小形状不一,多发性囊性滤泡为主,大部分颗粒细胞和下方的卵泡膜细胞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黄素化,黄素化卵泡膜细胞可在囊壁间质内呈巢状分布或出现单个、索状分布,需注意可能会考虑肿瘤性病变,

妊娠期多发性黄素化滤泡囊肿,卵泡膜的黄素化细胞可以在间质里形成条状、梁索状的分布,同时可以出现间质弥漫水肿,可以出现个别核的增大,

 双侧卵巢明显囊性增大,术中冰冻囊壁见一些黄色结节,常规做下来结节是黄素化的颗粒细胞增生,间质也是发生水肿,可见黄素化的卵泡膜细胞散在于间质中分布,

所以这个病变提醒大家要注意,产科医生如果是在剖宫产过程中发现了双层卵巢增大,如果对这个病变不了解,做了术中冰冻,需要进行明确的诊断,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导致卵巢的切除。

这个病变是良性自限性病变,要明确告知临床,如果是出现这种病变,不需要临床做过多处理,会自然消退,甚至有些病变在产后,囊肿消退时间可能会相对缓慢,导致囊肿在产后持续性的还存在着。

剖宫产发现左侧卵巢单侧型增大,卵巢有增生的细胞,形成囊性结构,

增生的细胞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滤泡样形态,

滤泡内含有嗜碱性分泌物质,有滤泡颗粒细胞成分,有滤泡,细胞相对比较丰富,细胞大小相对比较一致,胞浆空亮有些嗜酸,在增生细胞的下方,未见明确的卵泡膜细胞层,可见黄素化的间质细胞,增生为主,这不是多发性滤泡囊肿,这是幼年型颗粒细胞瘤,

黄素化的过度反应,或者叫多发性黄素化滤泡囊肿,需要和幼年型颗粒细胞瘤进行鉴别,

两者都可在妊娠期发生,但是两者的临床表现、大体形态、组织形态学特征都有明显的不同。

二 妊娠黄体瘤:

突然发现双侧卵巢明显增大,对其中一部分的卵巢肿块做部分切除,可见棕黄色实性结构,

肿块跟周围组织边界清楚,以实性生长方式为主,可见滤泡样结构,

放大后,滤泡样结构更多了,滤泡内有嗜酸性分泌物,

这个区域相对比较实性,也有腺腔样区域,细胞相对比较一致,

滤泡样区域,似乎有吸收空泡,滤泡内有嗜酸性分泌物,细胞相对一致,纤维组织少见,分裂象少见,

这种多发性,滤泡样结构为主的病变,提醒大家要想到还有一个病变,就是妊娠可以看到,似乎把这些细胞勾勒出的巢状分布为主,

妊娠黄体瘤病例分析,这种良性病变有特殊的形态表现,多发性滤泡样结构为主,部分区域可形成胞浆丰富、嗜酸的实性片状区域,

如果妊娠后再做手术切除,由于肿瘤细胞发生退变,肿瘤细胞呈空泡样气球样变的退行性改变,

妊娠黄体瘤,可出现少见的形态变化,卵巢间质里形成小巢状、簇状、单个细胞的分布方式,胞浆丰富,细胞小、圆而一致,可以形成网状或者微囊状结构,这种结构认为是一种退行性变,免疫组化没有特别的帮助,常会表达性索间质肿瘤相似的免疫标记。

妊娠黄体瘤:发生在妊娠的后期,剖宫产手术偶然发现,1/3以上的病例是双侧型,也有可能是在50%~60%的比例都是双侧性发生,男性化特征出现在母亲,也可以出现在女性婴儿,肿块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呈弥漫片状生长,百分之七八十的病例都会出现滤泡样的腔隙,腔内常含有嗜酸性胶样分泌物,这种结构的出现会误为性索间质肿瘤。

妊娠黄体瘤的细胞大小一致,以胞浆嗜酸、透亮细胞为主,细胞没有异型性,分裂象少见,由于妊娠黄体瘤里的纤维成分比较稀少,所以网状纤维染色呈条状分布,也可呈巢状分布,

三 性索、Leydig细胞增生:

颗粒细胞增生:

颗粒细胞增生是在1953年描述的,大部分发生在非妊娠期,也有1/3可以发生在妊娠期,颗粒细胞的增生,可以发生在卵巢,也可以发生在卵巢外,红线勾勒出来的是发生在卵巢外的颗粒细胞增生。

颗粒细胞增生常是和其他病变相伴随的,最长伴随的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的上皮性肿瘤。

在以卵巢上皮肿瘤为主的时候,偶然在镜下发现颗粒细胞增生,直径一般不会超过5个毫米,所以不要误认为是肿瘤性的病变,它是良性的非肿瘤性病变,

在卵巢内发生,出现类似于像梁索样、巢状的颗粒细胞增生,甚至有Call-Exner小体,但这种病变都是镜下所见,范围都不大,不是真性肿瘤,

发生在卵巢外,可以发生在输卵管伞端、阑尾浆膜面,盆壁粘连组织上都可以出现颗粒细胞的增生,这种出现在卵巢外的可能跟胚胎残迹相关,是良性的非肿瘤性病变。

除了卵巢颗粒细胞增生以外,还可以出现像支持样细胞增生,

英国做了相应的病例报道,发现Sertoli细胞增生和颗粒细胞增生相似,都是出现在镜下偶然发现,可多灶分布,直径不超过三个毫米,分布在卵巢实质或者门部区域,也是因为其他病变,比如卵巢内膜异位症,或卵巢上皮性肿瘤的伴随性病变,个别病例发生在卵巢外盆腔腹膜,盆腔腹膜发生时,旁边是伴有内膜异位症的,是偶然发现的。

右下图表面内膜样囊肿的囊壁内,可见小管状的分布方式,不要把它当成真性的肿瘤,它是非肿瘤性的病变,要避免误诊为性索肿瘤、上皮性肿瘤或神经内分泌肿瘤。

团团的柳暗花明
病理读书笔记及日常心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