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小细胞癌:
1)积液中小细胞癌以胸腔积液多见,约占3-5%。
2)葡萄状排列的细胞群,细胞重叠胞质极少可呈裸核样,形态不规则,瓜子状或燕麦状,也有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呈粗颗粒或块状。
3)与淋巴细胞相鉴别,淋巴细胞可能拥挤少重叠,核形比较一致,核染色质致密或退变后变浅淡,质地均匀,难以见到核染色质分布不均匀,或粗颗粒或块状。
4)形态似腺癌排列,成团外观立体感,细胞小并镶嵌,胞质少,核深染并染色质分布不均匀,小细胞癌一般见不到明显的核仁,有别于腺癌细胞。
病例10 女,81岁,胸水,确诊肺小细胞癌10月余,伴气喘10天。
细胞容易退变,小细胞和支气管刷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也是成团,边界不清,核退变的厉害,裸核样式比较多,
细胞退变严重,核染色比较均匀,相对深一些,边界不清楚。
细胞块,细胞量要多一些,成巢团结构,立体感也不强,有些地方像低分化鳞癌,小不规则,细胞拥挤严重。
细胞拥挤,核不规则,胞浆少或见不到。
CK阳性,CD56也是阳性。
TTF1阳性,SyN阳性,
CgA部分细胞阳性,Ki-67高表达,所以是小细胞癌。
像这种大量异型细胞的病例不多见,一般量非常少,不做免疫很容易漏掉,
8 淋巴瘤:
1)大多数病例中,淋巴瘤累及浆膜腔之前患者多有确切的淋巴瘤病史。
2)积液中常见淋巴瘤类型包括大细胞淋巴瘤和小细胞淋巴瘤。
3)大细胞淋巴瘤,为多量散在的淋巴源细胞瘤,细胞大且有异型,胞质相对丰富,细胞核外形不规则,有切迹,裂沟,有的可见核仁明显,多核仁或核仁形状不规则。
4)小细胞淋巴瘤:为多量散在淋巴源细胞,直径6-12μm,细胞小,散在分布,大小基本一致,细胞核大,细胞质少,胞核染色质不均匀。
病例11 女性,67岁,发热1月余,腰背部疼痛5天,有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性病史。
淋巴瘤有个特点,就是一看大量淋巴细胞,背景中间皮细胞和组织细胞非常少见,说明是克隆性增生,把正常细胞基本上都吞噬掉了,所以见到大量小圆细胞一定要警惕肿瘤。
高倍镜下,有的核不规则,但整个视野来看,细胞大小比较均匀,背景中有少量组织细胞和间皮细胞,这是它的特点。
染色质增粗,有不规则稍微偏位,似乎有了核切迹。马蹄样核,不规则核,
细胞块免疫组化,
CK7阳的很少,大量散在的是淋巴炎性细胞,CR是很少的间皮细胞。
CD163组织细胞比较少,Ki-67高表达,
所以有时候淋巴瘤看的可能不是那么确切,先标记常规的CD163、CR,Ki67,T和B细胞简单标记,根据一些思路,再加抗体,这例Ki67比较高,一定是肿瘤性病变。
CD3和CD43阴性,
CD20和CD79a是阳性,
PAX5阳性,CD10阳性,这是淋巴瘤的一些特点。
9 其他转移性恶性肿瘤细胞:
1)细胞学诊断恶性肿瘤细胞,表明只明确病变的性质为恶性肿瘤,但有时不能明确组织类型,包括肉瘤类型的鉴别。
2)仔细寻找病史,结合特异的免疫细胞化学对诊断起重要作用。
如果没有病史,诊断软组织肿瘤是很难的。尤其是在一些量比较少,细胞形态不是很典型,只是看到梭形的不规则细胞,一定要看病史,再加一些相关的免疫标记。
四 体腔冲洗液细胞特点:
一般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在手术中会做冲洗液来送检,它的特点有:
1)冲洗液细胞学与体腔积液有共同特点,也有其特殊性,冲洗液中细胞成分经液体冲刷而脱落,脱落下来的间皮细胞成片或群,称之为“创伤性间皮细胞”。
2)冲洗液中的肿瘤细胞成分与形态学特征与原发灶肿瘤类似。
3)成片的创伤性间皮细胞,极向一致,成层,平铺多呈梭形,胞核为圆形或卵圆性,位于细胞中央,核染色质细颗粒状。
4)特殊排列:乳头状、腺腔样、立体外观的细胞团,可见彩团。
5)癌细胞的形态与原发灶肿瘤形态一致,癌细胞可有退变。
6)最常见是腹腔冲洗液,尤其是卵巢病变的冲洗液,其次是子宫内膜癌病变的冲洗液,可识别恶性肿瘤的微小种植,甚至肉眼看不到的种植,冲洗液可发现肿瘤细胞。
7)评价卵巢癌分期和帮助制定化疗方案。
8)在剖腹及腹腔镜探查时,主要探讨妇科良性肿瘤,发现潜伏癌,作为预后评价的指标之一,卵巢、子宫、宫颈5年生存率,冲洗细胞学阴性比阳性要高很多。
9)胃癌肿瘤累及浆膜时,冲洗液阴性的5年存活率为54%,阳性则明显下降。
腹腔冲洗液,细胞排列规则,蜂窝状、片状、三维立体结构,主要是单层评估(二维结构)。
细胞异型小,核膜光滑,染色质比较均匀,排列规则,纤毛丛
可见纤毛无核的碎片,可能是苗勒管上皮细胞的生理性脱落,这是它的一个特点。
其实冲洗液中阳性并不高,大部分是刺激性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