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寻常疣:
主要是低危型HPV感染造成的,好发于面部和头皮、四肢等部位,进展缓慢。
发生于足部,多发丘疹,
最主要的特点是棘皮瘤样增生或者乳头状瘤样增生,病变从两侧向中间弯曲,表皮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角化不全里面还有残存的细胞核,角化不全的结构一层层罗列起来,就像瓦叫叠瓦状排列。
蓝的角化过度,红的像叠瓦状的角化不全,
乳头状瘤样增生,有角化过度,角化不全,出现挖空细胞,
主要是两边向中间弯曲靠拢,
打孔状的一些孔,实际上是已经已经凋亡的细胞核残留的圆孔,还有一些细胞核变圆了,提示存在HPV感染。
谷底颗粒层增厚,这也是它的一个特征。
深部可见空泡化的细胞都是HPV感染的证据,
寻常疣的组织学特征:呈外生乳头状增生,周围上皮角向中央弯曲成环抱状,角质层角化不全垂直排列成叠瓦状,与角化过度相互间隔形成屋顶的叠瓦状结构,角质层可见出血、打孔样结构和圆形的细胞核,颗粒层可以增厚,但是在谷底特别明显,颗粒层细胞空泡化,出现空泡化是低危型HPV感染造成的。
3跖疣:
发生在足部的寻常疣,通常出现在足后跟、足跖前部或指尖受压处,主要位于足底多一点。
形态学特征和寻常疣基本上相同,病变陷入更深,角质层更厚,空泡化细胞、角化不全更明显,更特殊的是有大量透明角质颗粒呈嗜酸性,不要把它误认为是传染性软疣。
谷底颗粒层增厚,表皮角化过度,向真皮深部凹陷,病变两侧的皮角向中间弯曲靠拢,
关键问题是看角化不全是不是叠瓦状的,很厚,最主要的是不要把嗜酸性变的空泡化细胞误认为是传染性软疣,传染性软油是向下形成梨形的凹陷,和这个不同。
空泡化细胞,向中间弯曲靠拢,角化不全细胞与角化过度细胞相间,谷底颗粒层增厚,还有打孔样,圆形细胞,所以说仍然是寻常疣,只是发生在足底。传染性软疣不会发生在足底的。
病毒感染胞浆更红了,但是和传染性软疣的软疣小体不同。
4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是由痘病毒科的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引起的,具有自限性。好发于儿童,不累及手掌与足底。
形态学特征,病变呈梨型或者杯状,鳞状上皮内翻,向下向真皮里内翻性生长,扩展到真皮下层,角质形成细胞胞浆内出现大的嗜酸性包涵体就叫软疣小体。
颗粒层的软疣小体可不断的吞噬并且占据整个细胞,最终整个细胞都被它占据了,但是它会自我消退,消退时候可以见到慢性炎症细胞的浸润。
丘疹分叶状结构,周围有冠状血管,
成簇
向真皮内内翻性生长,表面开口像火山口样,表面开口实际上就是含有大量的软疣小体。
分叶状内翻性生长。
软疣病毒破坏的细胞,软疣小体细胞核实际上没有了,被破坏了,占据整个细胞。有的可以看到核的轮廓。
传染性软疣,主要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向真皮里内翻性生长,形成多结节状结构,再加上软疣小体,就可以诊断,从来不发生于手足,所以和趾疣相似而不同。
5脂溢角化病:
是最常见的良性角质形成细胞性肿瘤。在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多人都会出现,没有男女发病的不同。
需注意的是一部分和恶性肿瘤相关的副肿瘤综合征,主要见于胃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患者,可以在皮肤突然出现多个脂溢性角化病的表现,要注意病史(胃癌、结直肠癌或者乳腺癌病史)。
脂溢性角化病,临床经常会诊断黑色素痣或者黑素细胞肿瘤,是因为大体经常会有色素沉积,通常单个发生,也可以多个发生。
组织学的重点是线性征,就是外生性乳头状增生生长,大致可以沿着病灶的基底画一条水平线,叫线性征。
基底样的角质细胞增生会有假性角囊肿,就是角蛋白疏松局部囊肿了,
有多种组织学变异型,变异型没有临床意义,但是对于组织学诊断是有帮助的。
棘层肥厚型,注意沿着基底可以画一条线,基底大致平齐,基底样角质形成细胞增生,主要是外生性的,病变大致是对称的,里面有好多假性角囊肿形成,
细胞没有明显的异型性,看起来和基底细胞有点相似,但是比基底细胞看起来更温和一点。
假性角囊肿,基底样角质形成细胞增生,然后基底平齐,这是基本诊断要素。不管是哪一型,基底都是大致平齐的,都是外生性生长的病变。
角化型,主要是外生乳头状病变,有大量的角化,有大量的角囊肿形成,
基底是平齐的,仍然满足基底线性征,外生性生长加假性角囊肿形成,角质形成细胞增生,这是它的基本病理改变。
假的腺样结构或者网状型,但是不管怎么变,沿着最深的部位去画一条线,大致都在线上,或者在线的上下波动,所以线性征仍然是存在的。
细胞彼此形成梁索状的结构互相吻合,形成假腺样的结构。
假的角囊肿形成,色素增多,基底还是平齐形成假腺样结构,
克隆型,就是仍然满足脂溢性角化病一般的组织学特征,线性征也存在,假性角囊肿也可见,需注意的是里面淡染的细胞巢是克隆性增生的改变。
亚克隆型可以理解为是增生造成的,细胞通常是淡蓝的,所以叫克隆型,实际上没有临床意义。
有点淡然的一群细胞,可能一开始认为它是具有克隆性的改变,所以叫克隆型。
激惹型,又叫倒置性毛囊角化病或者反转型毛囊角化病,主要是沿着毛囊向下呈内翻性生长,可以看到有大量的鳞状漩窝。
向下大概基底是平齐的,可见角囊肿。
明显有大量的鳞状漩窝形成。
色素增多就叫色素型,
斑诊型,比较扁平,基底还是平齐的,这一型不一定能看到假性角囊肿。
基底平齐,但是总感觉有些地方不放心,
表面角化过度,细胞有异型,
基底平齐,有假性角囊肿,乳头状瘤样增生,外生性生长,仍然满足是脂溢性角化病,
但是细胞有异型性,
所以诊断脂溢性角化病伴鲍温病或原位鳞癌,脂溢性角化病罕见情况下可以发生恶性转化,尤其是老年患者大面积的病变里,不能因为存在少量的细胞增生活跃,就过度诊断为原位鳞癌或者更重的病变。
6透明细胞棘皮瘤:
透明细胞棘皮瘤是因为肿瘤细胞里含有大量的糖原积蓄,通过染色,糖原被溶解胞质透明而得名。
隆起型肿块,
丘疹样肿块。
基底大致平齐
胞浆丰富淡然的结构呈棘皮瘤样,基底大致平铺,表面角化过度,
注意,与正常鳞状上皮钉突截然不同,肿瘤部分胞浆是淡然的,但是细胞没有异型性,截然分开戛然而止,
PAS染色,有大量的糖原。实际上透明细胞棘皮瘤诊断成脂溢性角化病,也不影响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