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晚报 | 【CTM】北京大学发文:胃癌治疗的有效靶点

学术   2024-10-25 19:30   上海  


01

【CTM】北京大学发文:胃癌治疗的有效靶点

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在期刊《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characterization of differentiation trajectories and drug resistance features in gastric cancer with peritoneal metastasis”的研究论文,本研究中,研究人员追踪上皮细胞的进化轨迹揭示了具有高度上皮-间质转化潜力的终末分化的MUC1+癌细胞,它们与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表现出空间邻近关系,与不良预后相关。与PT和PM相比,ASC中观察到了显著增多的具有最高促血管生成活性的巨噬细胞浸润。


此外,在治疗失败病例中,研究人员观察到了与显著较低的GZMA+T淋巴细胞浸润相关的更高比例的C1Q+巨噬细胞浸润,这可能通过LGALS9-CD45和SPP1-CD44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介导。在化疗耐药组中,研究人员观察到了通过补体激活途径的C1Q+巨噬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的密切相互作用。在表现出免疫耐受的组中,检测到了MUC1+癌细胞中增强的TGF-β产生活性,它们通过GDF15-TGF-βR2轴倾向于与C1Q+巨噬细胞相互作用。


最终的分析表明,对于在诊断时就患有GCPM的患者来说,同时靶向TGF-β和PDL1途径可能比单纯使用抗PD-1/PD-L1疗法带来更优越的临床益处。本研究阐明了PME细胞的分化轨迹和关键的耐药特征,这有助于探索有效的GCPM治疗靶点。


02

【Nature子刊】食管癌治疗新突破:高树庚团队单细胞测序揭示免疫治疗反应关键特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高树庚团队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sequencing reveals immune features of treatment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immunochemotherapy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研究结果强调了CXCL13作为辅助治疗提高免疫治疗疗效的潜力,确定了LRRC15 CAFs和SPP1巨噬细胞的富集是免疫治疗耐药的关键标志物。这些发现为未来研究改善ESCC免疫治疗反应的最佳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与接受nICT治疗的ESCC反应者相比,团队观察到Macro-SPP1、Macro-EREG和Macro-STMN1在治疗后无反应者中显著富集。scCODA分析还显示,Macro-SPP1、Macro-EREG和Macro-STMN1的浸润水平相对较高。而亚群Macro-SLC40A1则显示出相反的分布。这些证据证明,SPP1巨噬细胞可以促进肿瘤进展,介导TME重塑并限制对PD-L1阻断的反应。一致地,Macro-SPP1上调的DEGs显示与TME重塑相关的信号通路显著富集,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和白细胞迁移。细胞间相互作用分析,揭示了Macro-SPP1与治疗后反应者和非反应者中的各种T细胞簇之间,存在不同的通信网。


凋亡信号通路的调节和对氧化/化学应激的反应显著富集,表明对细胞毒性T细胞和铂类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耐药。与反应者相比,团队还发现SPP1在治疗后无反应者的残留肿瘤细胞中高表达。预计无反应者的残留ESCC肿瘤细胞,与CD8 Tn、CD8 Tex和CD8 Tem细胞的相互作用潜力增强。在TCGA-ESCA队列中,SPP1的高表达水平,成为重要的预后危险因素。在ESCC-nICT队列中,治疗后样本的SPP1表达,也是免疫化疗反应的重要预测因子。总之,SPP1巨噬细胞和高度表达SPP1的肿瘤细胞,是治疗后ESCC对免疫治疗耐药的标志物。SPP1除了是免疫治疗反应的关键预测因子外,还与TME内的细胞毒性CD8 T细胞相互作用,最终限制抗肿瘤免疫。


03

武汉大学刘天罡团队:发现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治疗新靶点

武汉大学刘天罡团队在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上发表了题为“Corynebacterium parakroppenstedtii secretes a novel glycolipi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的研究论文。团队认为,C. parakroppenstedtii的亲脂性可能与其感染途径有关,并提出了一种可能的GLM发展模型。这项研究对GLM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靶向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见解。


除了3-氧酰基-ACP还原酶外,没有预测I型或II型脂肪酸合酶,表明它们可能缺乏从乙酰辅酶A/丙二酰辅酶A合成脂肪酸的能力。然而,所有菌株都拥有氧化脂肪酸所需的所有基因,这表明它们可以从环境中获取脂肪酸赖以生存。团队在不同的培养基中培养了5种C. parakroppenstedtii菌株和C. amycolatum(经基因组测序验证的脂肪酸合酶),发现C. parakroppenstedtii可以使用来自乳腺组织的脂肪酸作为来源,并且乳腺组织可以提供C. parakroppenstedtii生长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这可能是吸引C. parakroppenstedtii感染乳房的一个因素。


04

疾病控制率超95%!翰森制药ADC新药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针对肺癌

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最新公示,翰森制药注射用HS-20093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拟定适应症为:经标准一线治疗(含铂双药化疗联合免疫)后进展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公开资料显示,HS-20093是翰森制药研发的一款B7-H3靶向抗体偶联药物(ADC)。


在1期首次人体临床研究中,针对ES-SCLC患者队列,HS-20093在8.0mg/kg和10.0mg/kg剂量组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0.6%和95.5%,表现出积极的疗效。针对ES-SCLC适应症,HS-20093还已经于今年8月获得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


HS-20093是一种新型B7-H3靶向ADC,由全人源化的B7-H3单抗与拓扑异构酶抑制剂(TOPOi)有效载荷共价连接而成。公开资料显示,HS-20093有十多项临床研究正在开展,包括针对复发性小细胞肺癌和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两项3期临床研究,以及多项用于治疗肺癌、肉瘤、头颈癌及其他实体瘤的1期和2期临床研究。


ARTEMIS-001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性1研究,旨在研究HS-20093治疗晚期实体瘤的安全性和疗效。在剂量递增阶段,HS-20093在多种晚期实体瘤患者中显示出富有前景的抗肿瘤活性,特别是ES-SCLC。


05

宜联生物ADC癌症新药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最新公示,宜联生物注射用YL201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拟定适应症为经初始含铂治疗失败的复发性小细胞肺癌。YL201是宜联生物研发的一款靶向B7-H3的抗体偶联药物(ADC)。


YL201是采用宜联自主创新的TMALIN技术平台开发的一款靶向B7-H3的ADC。B7-H3靶点在食管癌上高表达,结合宜联生物TMALIN技术平台肿瘤微环境和传统溶酶体胞外胞内双重裂解机制,能有效杀伤肿瘤细胞


2024年9月,宜联生物宣布YL201的临床数据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在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上公布。截至2024年8月9日,该项1期研究共计入组312例晚期实体瘤患者,其中包括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鼻咽癌,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等。所有受试者既往均接受过标准治疗,其中60%接受过2线以上治疗。2.0和2.4mg/kg被选作后续的推荐扩展剂量。


有效性方面,截至2024年8月9日,在276例存在至少一次基线后肿瘤评估的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为44.6%,疾病控制率(DCR)为83.7%。其中,ES-SCLC队列共计72例可评估疗效的患者,既往全部接受过含铂化疗,95%接受过抗PD-1/L1治疗。YL201在ES-SCLC患者中的ORR为68.1%(≥2.0mg/kg ORR为70.0%),mPFS为6.2个月(≥2.0mg/kg mPFS为6.2个月)。值得一提的是,YL201在脑转移患者中的疗效与整体人群可比,ORR为52.2%,mPFS为5.3个月。


宜联生物此前新闻稿表示,YL201相比于现有标准治疗有着显著改善,同时安全性良好可耐受。该公司拟在小细胞肺癌、鼻咽癌等适应症上开展YL201的临床3期试验。


第375期 END



【版权说明】

本文由《聚焦CA》整理发布,内容来源于转化医学网、医药观澜,侵删。资料为仅用于学术会议或活动的专业资料,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转载请保留以上完整出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或商讨其他合作请联系邮箱:focusca@yingmingcg.com。

公众号又又又改版了!

不互动以后就看不到我了哟~

快来点赞分享在看三连一波!

聚焦CA
“聚焦CA”旨在分享先进肿瘤领域经验和知识,为广大肿瘤行业同道打造高品质、高效率的一体化医学信息分享平台,助力科研及诊疗水平的提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