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糖果》二年级---张静名师工作室系列“家常”课(26)

教育   教育培训   2024-11-25 14:00   陕西  





   不改变课本的环节,完全使用课本上的问题串,不动手制作课件,完全使用北师大教材提供的免费课件,这样的课上出来效果如何?张静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在吴文红校长的指导下,一起努力在尝试……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分糖果(大数目物品平均分)


   学习目标:

1、 结合“分糖果”的具体情境,探索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方法,感受有剩余的平均分及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 学会用表格记录大数目的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大数目的平均分用表格取代画圈记录平均分的必要性,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 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展合作意识与交流能力。





01
课堂观察点一:说一说,可以怎样分?

   对于“平均分”,开始时,学生可能会依照以往经验,为了保证每个人所得的同样多,就将物品一个一个地分发。但是,当任务量较大(要分的物品或分配的对象等数额较大时),他们就会去尝试另外一种分法。这是第一次出现了大数目的平均分,即把50块糖果平均分给4个人,这是学生不可能分一次就能完成的任务。我首先让学生说一说,可以怎样分,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认识到突破大数目平均分难点的最好的办法是把大数目变成小数目。在说的过程中,渐渐明晰把大数目变成小数目的快与慢与每次分多少有关。


02
课堂观察点二:认识表格不容易


   对于大数目的平均分,如果继续用画图的方法来记录过程与结果,就会显得比较麻烦。而看懂记录大数目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的表格,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学习这种记录方法的必要性。我做了课前访谈,学生对这种表格的认识是模糊的,对于表格横竖项的构成是忽视的,对“生1”等词是不理解的。如果不对表格进行任何的解释,就让学生自己读表或填表,学生也许会做对,但认知是有缺失的。所以,在本课,我多花费了一些时间,以提问的形式,带着学生梳理了一遍表格的构成,明白了每一部分承载的意义。读懂学生,在必要时给以帮助和指导,正是我们该做的事情。


03
课堂观察点三:剩下的糖能切半吗?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感受有剩余的平均分。当学生说到剩下2颗糖,不够分给4个人时,一个孩子立刻反映上来:“能切半吗?”是呀,2颗糖切一半,正好可以给4个人平均分。这是一个会思考的孩子,我告诉他,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会学到切半,这是一种很好的思想。但是现在,我们先把它剩下。对孩子的想法不压抑,尊重他的创造,是我一直的坚持。


04
课堂观察点四:分一分的功夫在课外


   操作中要注意什么?只有真正操作过才会有所感悟。四人小组合作时,要有人主导去分,要有人记录分的过程,还需要有人监督分和记的过程,每个人都要注意自己分到的个数是否有误,分完成还要数出总数,再加出总数与分前的总数相对,这需要良好的分工与协作。在课前,我让小组长组织,每个人讨论明确自己的任务,花了将近5分钟的时间。如果想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合作之前是要下功夫的。


05
课堂观察点五:错误被轻轻略过了


   有错误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第三个小组在分前数的小棒总数是69根,分后小棒数加起来却是61根。不知是课前数总数出错,还是分小棒中出错,当我问“你们把8根小棒掉到哪里去了?”孩子们开始紧张地低头寻找,我立刻说:“没有关系,看来是刚开始时的数小棒是错误的。”武断了学生的错误,并把它轻轻略过,回看录像,觉得可惜,其实可以花一点时间,回溯一下这一组的学习过程,发现错误真正的原因,可能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06
课堂观察点六:好问题让课堂走的更远


   课的最后,孩子们的收获是:我知道了怎样去看表格;先分大数字;当总数量很大时,第一次可以多分一些;每次都要分的很公平……


   孩子们的问题是:如果不知道总数,分着分着就分乱了,怎么办? 为什么一开始要小着分,不能分太多?

好问题可以让课堂走的更远。



   把这样的课堂定义为精品课,很惭愧,这真的是家常课,还是准备不充分的家常课,但是很鲜活,很真实,把这样的课堂呈现出来,可能会更有利老师们的思考和批评,如果能为老师们的教学和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一点点帮助,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尊重儿童视角,构建生本课堂,

我们一直在努力中……

感谢观看。



执教:张静

制作:尚腾







张静数学空间
老师把自己当成儿童,数学课堂与儿童的脉搏一起律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