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的变化》六年级---张静名师工作室系列“家常”课(273)

教育   教育   2024-11-05 12:42   陕西  




   不改变课本的环节,完全使用课本上的问题串,这样的课上出来效果如何?我们一直在尝试……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身高的变化


   学习目标:

  1. 结合身高变化的统表表,会选择统计图直观、会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统计表中所蕴含的信息。

  2. 经历对两组身高数据的整理和描述过程,分析两组数据的不同特征,体会分组整理数据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01
课堂观察点一:反思

第五单元《数据处理》一共4课,在每一节课的设计之前,我都会再读一遍“输出为本”的理念、实施路径,再去设计自己的教学流程。我坚信,用“输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获得所学知识输出转化用以解决真实问题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一定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和收获。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真的很难,前面的3节课因为提出一个大问题,给了更多学生思考、讨论的机会,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加之自己的环节设定也对时间估计不足,课堂节奏都是前松后紧,感觉比较拖沓,重点不突出,自己上完课后也很迷茫,很有挫败感。在本课设计时,我就有意识地要调整课堂节奏,明晰输出问题与输入内容所处的时间段。

02
课堂观察点二:筛选核心知识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结合身高变化的统表表,会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读懂统计表中所蕴含的信息。本课要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使他们会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统计图,还要能绘制出复式折线统计图。虽然在五年级时学生已经学过如何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但练习的机会较少,时间相隔也较远,这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所以我也把它设定在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中,但这次的绘制,不应该是老师再手把手地教学生绘制,而是应该由他们梳理、总结、实践。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提出的大问题是:

你从统计表中看出了什么?你能否绘制一幅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表中的数据?

03
课堂观察点三:导入

本课的导入特别快:每年体检时,淘气都会说一句什么样的话?此时,学生一起读出了:“我又长高了。”老师顺势接一句:在同龄人中,淘气是高还是低,要和谁去比?用这个小问题引发了学生对“平均数”的思考,学生由“五个以上的人”到“全班的平均身高”,又有学生说“和自己以前的身高去比”,再到“比增长的值”,最后思考到了“和全班男生的平均身高去比”。我觉得这样的思考和讨论还是有必要的,在大问题出来之前,学生对可能出现的数据有了一定的认识,有助于下面的思考。

04
课堂观察点四:问题

我在课前设定的大问题是:你能否绘制一幅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表中的数据?因为我既想让学生选择统计图的类型,还想让他们经历绘制统计图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这个问题提的不准确,所以导致学生有不同的想法。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第一个学生说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第二个学生说的是复式条形统计图。问题出在哪里?课后思考,可能出在“直观”两个字上。这正说明了,学生是在真正地思考,因为前面统计图类型的选择时,他们感受到了更多的是条形统计图的直观,学生的回答是:“复式条形统计图比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更直观、有效地看出表中的数据”。说的多好呀,是我出题的问题,虽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但我仍然给了孩子鼓励和表扬,因为我真的觉得她说的有道理。这时我们善解人意的学生又说:“我认为应该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因为折线统计图,也能清楚地看出数量,还能看得出身高的变化。”及时救场,避免了我的尴尬。但这时,有一个学生毫不客气地指出:“题目是要求我们直观、有效地描述表中的数据,并不要求描述身高的变化。”这真的是孩子逼我成长,逼着我以后在出题的时候要思考的更加全面,要站在做题人的视角去思考。

我修改后的问题是:你能否绘制一幅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几年来学生身高的变化情况?

05
课堂观察点五:输入

如何输入绘制统计图部分的内容?我分了两个层次:先说步骤,再具体说每一步骤需要注意的点。因为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需要关注的点特别多,如果东说一点,西说一点,比较凌乱,不利用学生吸收和学习,所以先理出一个结构特别重要。我给学生小组讨论的机会,在巡视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并没有讨论步骤而是直观说到某个地方要怎么做,所以在全班汇报时老师的针对性理答就很关键。当学生总结出了补充完整图、写图例、描点、连线、标数后,我直接告诉他们,不完整,学生立即回忆到了:写出统计图的名字。当理清步骤后,后面的讨论就是有序的,也是有效的。这里之所以不先画,是因为他们已经有过画的经验,但是在画时,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还是自己去画,问题可能还会存在,通过全班的梳理,沟通每个人自己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反思自己的做法,可以画出更好、更标准的统计图。回看录像时,发现我们在讨论、思考时,有些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自己先画起统计图来的,没有有效的输入,他们的输出就会出错。

06
课堂观察点六:真实

我们的家常课是真实的课堂,在真实的课堂上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学生说到了补充纵轴上的数据时,这里需要考虑到图的情况、数据的情况、分段的情况,难度不小,而此时,我又发现有个学生一直趴在桌子上,好像很难受,所以我就让大家同桌两人讨论讨论,因为这个点的确值得讨论,而我也能有时间去看那个孩子的情况。了解她到肚子有点不舒服,但不需要回家休息后,我就给她接了些热水,让孩子喝点热的,如果再难受,随时给老师说。我觉得这就是真实的课堂,我们不但要关注知识,更要关注到“人”。

07
课堂观察点七:输出

在展示学生的统计图时,我在班里寻找,终于找到了两个错例,就先把他们的图展示出来,用输出来评价他们的输入效果,一定是大家讨论、梳理时,没有听,没有想,没有记。这样的展示比老师的说教更有说服力,而学生后面回答问题时多种多样的答案和自己的理由,都说明了在绘制后的读图是有效的。

08
课堂观念点八:收获与问题

我的收获是:当我们对比两种东西,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直观看出数量,还方便两种数量的对比,以后要对比两个人的数量,比如跳绳、跑步的时间,它们每次都会发生变化,这时我建议要用复式折线统计图。

我知道了,在画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图例是很重要的,它们帮我们区分两种数据。(这就是一个出错的学生)

我知道了在画统计图时一定要写上名字(这是另一个出错的学生)

我看爸爸看的股市的统计图为什么没有图例?

淘气三年级的身高和全市平均身高是一样的,描的那个点是哪个点?


我们上的是一节“家常”课,可能还是准备不充分的家常课,但是很鲜活,很真实,把这样的课堂呈现出来,可能会更有利老师们的思考和批评,如果能为老师们的教学和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一点点帮助,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尊重儿童视角,构建生本课堂,

我们一直在努力中……

感谢观看。





有你想看的精彩




《分数的大小》五年级---张静名师工作室系列精品课(214)


《最小公倍数》五年级---张静名师工作室系列精品课(213)


《约分》五年级---张静名师工作室系列精品课(212)



执教:张静

制作:赵茜  尚腾

编辑:张静







张静数学空间
老师把自己当成儿童,数学课堂与儿童的脉搏一起律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