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变课本的环节,完全使用课本上的问题串,这样的课上出来效果如何?我们一直在尝试……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做个加法表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算式之间的联系,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2、经历整理加法表的过程,在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
3、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养成认真观察、注意倾听的良好品质。
本课是在学完10以内数的认识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础上的整理与复习。这是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系统地整理数学知识,所以教材更关注学生整理的全过程,以及学生对整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在本课学习中,不仅仅是复习10以内数的加法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验、经历一个独立思考、有序整理的过程,初步发展学生通过归纳和概括来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上课伊始通过学生喜欢的开火车游戏导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复习了10以内数的口算,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还通过这一活动,调动每一位学生的手、嘴、脑,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中多媒体没有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思考过程,而是发挥了它的辅助演示功能。例如:当学生看到一小部分10以内数的加法算式出现在屏幕上时,凌乱的得感觉并不强烈,但是当66个加法算式无规律的出现在屏幕上时,占满了整个屏幕,凌乱的视觉冲击,让孩子们惊呼了,促使学生有整理加法算式的强烈欲望。教学中我抓住契机追问:“你们看,这么多,这么乱,整个屏幕都摆不下了,怎样给这些杂乱的算式排排队让别人清楚的看出它们的顺序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此时,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思维的火花四射,各抒己见,体会有序排队的必要性。
在整堂课中,处处可见学生个人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也促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一个人的能力有限时,与他人合作学习可以促进自己的思维,提升学习效率。
学生在排列得数是3的算式时已经有一定的经验,排列得数是10的算式时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且让同桌互相合作检查,巩固了得数是10的算式,还培养了孩子有序思考问题和认真检查、合作学习的习惯。
在整理加法表时,为防止学生在整理加法表时不知如何填写,让学生试填一列加法算式,实时展示学生的作品,及时帮助其他同学纠错,促使学生合作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加法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观察加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时,学生观察、独立思考后,通过个人汇报与同学间的互相补充,合作完成寻找加法表规律的活动,再一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我给学生提供两次动手操作排算式的活动,还有动手写加法表的活动,学生把观察、思维、操作完全整合在一起了,孩子们不由自主地从位置上站了起来,一个个高举着小手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实现了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人。“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指尖上。"这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它形象地说明了操作与思维的关系。因此,在操作活动中,我为学生留下足够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尝试、思考、比较、互补、修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与研究,逐渐逼近问题实质。
在课的最后安排了“神秘宝盒”练习活动,也就是3个不同的找规律题,既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深化和检验,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更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意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有趣又有挑战的习题,使课堂学习进入高潮,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堂中学生的生成有很多,受到授课时间的限制,不能一一展示。说规律时,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表达,我还是有一点着急,替学生表达的比较多一些,还有一些小秘密没有说透彻。
把这样的课堂定义为精品课,很惭愧,这真的是家常课,还是准备不充分的家常课,但是很鲜活,很真实,把这样的课堂呈现出来,可能会更有利老师们的思考和批评,如果能为老师们的教学和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一点点帮助,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尊重儿童视角,构建生本课堂,
我们一直在努力中……
感谢观看。
执教:唐成敏
制作:尚腾
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