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变课本的环节,完全使用课本上的问题串,不动手制作课件,完全使用北师大教材提供的免费课件,这样的课上出来效果如何?张静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在吴文红校长的指导下,一起努力在尝试……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分物游戏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学生第一次借助“平均分”来理解除法的意义,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抽象的。因此本节课通过对小数目实物“分一分”的活动,体验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在出示分桃子、分萝卜的活动后,有些同学已经知道分得的结果是多少,但是为了让学生对于结果有更深的理解,并调整功利性的学习目的,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具体来分一分,体验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和结果,感受平均分的意义,在操作中通过手、脑、口的统一协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分萝卜的活动中,出示了需要把一堆萝卜(不能看出具体的数量)平均分给3只小兔子的问题。按照我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当我们成人在分物时,如果不知道总数,我们是如何分的呢?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根据总数和份数进行估计,先拿出一些每人分几个,分完后,若有剩余再每人分几个,直至分完或不够分。
为了让学生真实体验分的过程,而不是为了配合老师,明明一次就可以分完,非得分出几种不同的分法。我没有事先告诉学生萝卜的总数,在黑板上摆放小棒时也没有把小棒摆的很整齐,学生就不易快速准确的一次性分完萝卜,他们也就会选择先1根1根或者2根2根地分,如果还有剩余再接着1根1根或者2根2根地分,根据分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感受到有分一分的需求,也让分物活动真实的发生。
这节课中学生活动最多的就是分一分,而学生在分的过程中,或者不知道怎么展示分的过程和结果,或者得出一种方法后就停止不前。因此在学生分出结果后,就需要将学生多样的方法进行整合,使学生感受到与自己不同的分法的合理性,并互相学习,丰富方法。课堂上组织学生在黑板上利用教具展示自己的分法,学生有1根1根地分;2根2根地分;3根3根地分等等,这里还出现了其他方法,比如一个孩子说他在经历了前面的分一分后,知道了总数是12根后,一次就把12根萝卜平均分给了3只小兔子,是因为想到来一句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我认为不能为了“分”而否定了学生的这种想法,因此,我肯定了他的这种策略,也进一步让学生们感受到分法的多样化,并打开与乘法口诀沟通的渠道。
学生在经历了分桃子,分萝卜,最后又分骨头的活动后,积累了多次的分物经验,体验和感受了许多不同的分法,但无论怎么分,最终的结果每份都是一样的,这也能指导学生日后在“分一分”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一样多,如何达到“平均分”。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理解和体验,学生在谈到收获时,举例生活中给爸爸妈妈或者哥哥姐姐分食物时,要让大家分的一样多也就是平均分等例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正是我们老师努力的方向。
这节课有很多不足,准备的时间太过仓促,老师的语言不够精炼,对于学生的讲解不敢放手,应适当扶着学生勇敢的表达自己等等。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各方面的能力在发展的起步阶段,作为老师应该多一点尝试,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包容,学生才会走的更远。
尊重儿童视角,构建生本课堂,
我们一直在努力中……
执教:王娇龙
制作:尚腾
编辑:张静
合作“虚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