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花圃》四年级---张静名师工作室系列“家常”课(336)

教育   2024-11-21 08:03   陕西  




   不改变课本的环节,完全使用课本上的问题串,这样的课上出来效果如何?我们一直在尝试……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参观花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学习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并在计算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认真的良好习惯。

2. 经历用乘法估商的过程,归纳概括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主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

3.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除法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1


课堂观察点一:导入

这节课,我的导入特别简单:同学们,请齐读课题《参观花圃》这里面会有什么数学知识呢?这节课学习除数是一般两位数的竖式笔算在商定位后如何试商,试商是学习的难点,所以我就简化了导入环节,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02


课堂观察点二:提问

在备课时,我注意到,由于题目给的信息较多,又包含了两种不同意义的除法,提出问题的难度一下就增大了,因此,在提问环节,我们用了较多的时间去梳理条件和问题。果然,第一位同学的提问就是有问题的,她提了一个题目中已知的信息,当第二个同学正确提问后,我让全班同学复述这个问题时,大家又说成了:“一个小花坛中有多少盆月季花?”看来,信息多,关系复杂,数还大时,提问也成了孩子们的难点。我们上的是家常课,要解决的是真问题,于是,我在这里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把问题真的记录了下来,记录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在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我一急之下写错了一个字,立刻有一个学生给我指出了错误,虽然我错了,但我真的很开心,想想开学之初,老师明明写错了,学生明明看出来了,还是让这个错误留到了最后,我真的很喜欢现在的氛围,错了,改了就好嘛,没有人是这个教室的权威,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权利,也包括我。当同学们记下了两个问题之后,我还是请大家再次回到情境,找出解决这两个问题分别需要哪些信息,虽然花了些时间,但我觉得是值得的。

03


课堂观察点三:除法

除法可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包含分的问题,虽然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不在此,但是我觉得这是列式的基础,只有清楚地明白了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才能更有道理地列式。我在请学生梳理解决问题需要什么条件后,顺势就列出了算式,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是要把154平均分成22份,求一份是多少。第二个问题在梳理了条件后,我已经提示了学生,有18盆就可以摆一个三角形图案,再有18盆就可以再摆一个三角形的图案……这道题其实就是求什么?仍然有学生说,“就是求120里面平均分成18个”,说明这种包含关系,学生是不易说清楚的。在这里,我没有解完一道题,再做下一道题,而是把两道题的算式同时列出来,其实也是希望学生有一个对比,现在是除法意义的对比,接下来,是是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去试商的对比,在这一环节,只解决这一环节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加聚焦,层次也更清楚。

04


课堂观察点四:试商(一)

除数是一般的两位数,在计算时有两个难点:1.除数为一般的两位数,不像除数是整十数那样,利用乘法口诀很快就能找到商,试商成为学习的难点;2.当商是两位数时,两步不仅都需要试商,计算过程也更复杂。

我在教学时,采用了下面的程序:1.让学生观察,发现和前面学习的不同点,其实也隐含了,可以用学过的知识---用整十数去试商,但这是一道能够整除的题目,所以想到这点的学生真的很少。2.提问商是几位数?为什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和除数比较;用乘法估算)同桌两人说一说。3.估计商是几?4.独立探索列竖式计算。5.交流展示:你是怎样试商的?刚才的估计准不准?为什么要把22看作20来试商?在这个过程中,“为什么要把22看作20去试商?”居然是最难的,难就难在我们的学生很多就没有把22看做20,都是看成22,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试出了商。这也是正常的,对于能够整除的算式,不要说学生,我们成人,可能也会采取凑“末尾”的方法。我们的学生不断自发质疑和提出自己的办法,这个过程很生涩,不能很快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但我觉得很美好,因为它很真实。在这里,其实还应该有个提醒:实际计算时要用原除数22乘7,而不是20乘7。衡量了我们班的真实情况,我就把这个提醒后置了。

05


课堂观察点五:试商(二)

有了前面的思考和辩论,在做第二道题时,我直接要求学生把除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去试商,这时果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把18估成20去试商,但实际计算时要用原除数18乘6,而不是20乘6,有一个学生的确出现了20乘6的算式,我就请他把自己的思考写在了黑板上。这个孩子很爱思考,虽然他写出了这样的结果,但他又用乘法验算了一下,发现18乘6的结果不得120,所以这样写是有问题的,但这样写似乎又是“老师要求的”,那问题出在哪里?我没有直接给出结果,而是让他们“生生互辩”,第一位同学就指出“真正的除数是18”,第二个同学结合自己写的除法竖式,用“再把20估回来成18”这样似乎不太准确的话让同伴理解这里是18乘6,告诉他这里要用“6乘真正的18”,虽然学生的语言不标准,也不一定说的全对,但却是他们最好理解的。我也赶快加上一句:这里把18估成20,是为了方便我们试出商,但是商还是要和真正的除数相乘,得到积,再和被除数去比较。学生真的开始思考,这样试商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一个学生想到了:因为把除数估大了,商6才相等,真正的18商6就会大。真的很了不起。为了引起学生对除数四舍五入成整十数方法的思考,我故意在总结环节说,只要除数不是整十数,都得估成20,学生立刻反驳,应该用“就近原则”去估。虽然不是标准答案,但我觉得说的很有理。有一位同学立即意识到,如果把39估成20,这样试出的商没有用,还得重新算一遍,如果估成40,商就会很接近。

06


课堂观察点六:收获与问题

我学会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如果除数是38就可以看成40;

我有一个问题,如果一个除数是45,那它要当成一个比它小的整十数还是比它大的整十数去试商?(这个孩子真的很爱思考,这个问题不是胡提的,他是真的在思考)

如果一个除数和整十数差的很远,怎么样去估?这样可能会差的很远。(这也是同样在思考的人,他们的思考都已经延伸到了下一节调商的环节)

如果216除以18,把18估成20去试商,结果余数恰好是18,那怎么办呀?(学生的思考既然已经到了这里,我就没有压抑,把调商的过程一点而过)

如果一个三位数除以45我觉得可以老老实实地算,因为45也比较好算,如果估大或估小了,还得调,还不如老老实实地算;

我听说过“整除特征”,如果125和25是5倍的关系,所以125除以25就可以看末位……



我们上的是一节“家常”课,可能还是准备不充分的家常课,但是很鲜活,很真实,把这样的课堂呈现出来,可能会更有利老师们的思考和批评,如果能为老师们的教学和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一点点帮助,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尊重儿童视角,构建生本课堂,

我们一直在努力中……

感谢观看。





有你想看的精彩




《约分》五年级---张静名师工作室系列精品课(212)


《教室》一年级----张静名师工作室系列精品课(143)


《分香蕉》二年级---张静名师工作室系列精品课(27)




执教:张静

制作:尚腾

编辑:张静






张静数学空间
老师把自己当成儿童,数学课堂与儿童的脉搏一起律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