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变课本的环节,完全使用课本上的问题串,不动手制作课件,完全使用北师大教材提供的免费课件,这样的课上出来效果如何?张静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在吴文红校长的指导下,一起努力在尝试……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1米有多长
学习目标:
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年级的学生对“米”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特别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涉及身高。本节课通过设计动物游乐园买票的情境,引入1米,使学生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
结合学生自身经验,提问:“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体哪块大约是1米呢?”,孩子们纷纷表达出了自己心中的1米,从而引出学习“1米到底有多长”的必要性。紧接着利用上节课学习的厘米,让孩子们用10根1厘米长的小棒摆一摆,然后让他们去想象摆100根有多长。学生的表达很丰富,有的说:和老师的高度是一样长的;有的说:1米;有的说:我知道10根的长度,我再重复九次这个长度。瞧,说的多么有根有据。于是我们就在黑板上一起贴了10个10厘米。那这个长度就是100厘米了吗?这时候直接告诉孩子们结论不如让他们亲身体验。我借助米尺测量出:100厘米=1米,学生在惊讶和感叹中认识了两者的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是的,教学不仅仅是告诉,更需要经历,充分地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帮助学生学生丰富活动经验,深入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学习中,学生进行了三个活动:1.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看看从脚到自己什么地方是1米。2.估一估教室中哪些物体有1米,再实际测量。3.测量教室前门到后门长多少米。在第一个活动中,学生发现身高不同导致他们的1米所在的位置不一样。在第二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发现就更多了,有的发现黑板的宽大约是1米,有的发现课桌大约是1米,有的发现墙壁上两幅画的长度大约是1米,有的发现多媒体柜的高度大约是1米……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米的意义,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在本节课,设计了大量的测量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小组学习中,不同经验、不同性格的学生取长补短,使课堂教学充满尊重和互助。在最后一个测量活动中,每个小组都有学生参与,共同测量教室的长度。而没有参与测量的学生也有“活”干,有收获。在这样平等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合作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比如老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重复的语言比较多,课堂激励语言较单一,实践活动可以再丰富一些,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将永无止境,探索,我们在路上…..
尊重儿童视角,构建生本课堂,
我们一直在努力中……
执教:周庆珍
制作:尚腾
编辑:张静
买衣服---张静名师工作室系列精品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