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变课本的环节,完全使用课本上的问题串,这样的课上出来效果如何?我们一直在尝试……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一天的时间
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知道一天有24个小时,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转换,并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在借助直观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24时记时法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24时记时法,学生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很少使用,因此让他们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下午或者晚上的时间,可能不习惯。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一天的24个小时,我将24个小时转化成了一条时间轴,这样“两圈”更直观了,“两种记时法的区别,特别是第二圈的区别”也更加一目了然。
本节课有两个学习目标,一个是会进行两种记时法的转换,一个是能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但是本节课只有30分钟,所以我就将第二个部分的内容删掉了。
纵观整节课,感觉时间的安排上还是前重后轻,原因是对于两种记时法的转换,学生出现的问题较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学生对24时记时法太陌生;二是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太欠缺,大部分学生不清楚一天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不清楚自己一天什么时间会干什么事情,或者说对自己一天的时间还没有系统地整理过。所以,本节课我想补齐学生所有缺失的经验,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两种记时法的转换,而不是单纯记忆方法。比如,我会让他们反复说明12时记时法为什么要加时间词,24时记时法却不需要?为什么有些24时记时法的时刻在转换成12时记时法时不仅要加上时间词还要用时刻减掉12,而有些却不需要用时刻减掉12?等等。
数学只有联系生活才有学习的价值,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也是学习的捷径之一。
纵观整节课,发现自己重复性的语言较多,填空式的问题较多,不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整体的把握。其实对于第一个学习目标,可以运用QTS教学模式,在学生了解清楚两种记时法后,直接提出问题:如何进行转换?然后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最后再进行汇报交流,我觉得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放手不一定没有老师一直带着效果好。看了好几遍录像的结论就是:当老师,还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探索能力。
把这样的课堂定义为精品课,很惭愧,这真的是家常课,还是准备不充分的家常课,但是很鲜活,很真实,把这样的课堂呈现出来,可能会更有利老师们的思考和批评,如果能为老师们的教学和孩子们的学习提供一点点帮助,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尊重儿童视角,构建生本课堂,
我们一直在努力中……
感谢观看。
执教:李琼
制作:尚腾
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