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内容分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5课时(不退位减法)

学术   教育   2024-09-01 07:01   湖南  

这只是我个人的分析和认识,水平很有限,欢迎大家后台留言指导和交换意见,可以添加我的微信:Ge-Andy。请备注姓名单位,谢谢!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5课时

本课时开始教学第2节内容。第2节的内容是教学减法,教材依旧以一张主题图作为例题的切入内容,本节的例题1、例题2、例题3的内容均从这张主题图引出,练习三围绕减法的主题设计,本节例题4是解决问题的内容,练习四围绕解决问题来设计。

第2节的主题图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金牌榜前5名国家获得金牌数量的统计表,表格中统计了获得金牌数量前5名的国家。学生可以通过统计表获得不少的信息。例如,可以知道获得金牌数量最多的国家是谁;可以知道每个国家获得的金牌的具体数量等等。学生已经有了读统计表的经验,因此可以直接询问学生从表格中获得的数学信息有什么。从而让学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学生可以提出很多数学问题,提出的数学问题中大约可以分成两类:一类用加法计算,一类用减法计算。进而引出课题:减法。从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中,选取两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来具体研究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的笔算——这实际就是例题1和例题2的教学内容。

例题1是教学不退位减法的内容,放在第1课时教学,也就是本单元的第5课时内容。

教材从主题图的表格中选取了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量的统计表。然后给出问题: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这个问题实际上由主题图直接得出,课堂上是较为容易引入的。

出示这个问题以后,老师可以进一步地问学生能否列出算式。学生对这类问题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能列出48-36的算式,但是没有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经验,这里不排除有人会计算这个算式(实际上有不少的学生能计算出得数),因而可以让学生尝试计算出得数。一般情况下,学生能计算出得数是12。进而引出算理,即得数为什么是12?

这里学生可以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摆圆片等方式来说明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而引出竖式计算:怎么列竖式解决?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加法笔算的经验,在这里能想到减法列竖式的形式。教学时要有足够的提醒: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教材的编排也是按照这样的方式,在例题下的左边用圆片表示计算的理由,右边展示竖式计算的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学生也许会先计算十位再计算个位,也能计算出准确的得数,但要纠正这种做法,在结合退位减法的教学时,感受先算个位的好处,从而使学生理解先算个位的目的在哪里,做减法先算个位未必是习惯使然,而是为了计算的方便。

例题1后的“做一做”安排了2道题。第1题安排了2个竖式题,形式和例题1相同,学生先自己完成,然后再进行集体评价。

第2题的两个题比较特别:左边的题目,个位相减得0,右边的算式十位相减得0。对于左边的算式由于有了加法的经验,学生可能知道得数的个位上要写0,但右边算式得数十位上则不需要写0,这是因为根据人们的计数习惯最高位没有的时候一般不用0来占位——这需要学生知道,且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

练习三中与例题1相关的练习有第1、第2、第3题,在教学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将这三道题目放在课堂中进行教学。其中第1题与例题1紧密相关,在完成做一做第2题以后让学生独立地完成再进行集体的评价。第2题是不退位的横式计算,学生口算即可,无需笔算。第3题学生要根据问题列式进行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评价。

数学梦想园
一个老师和一群孩子的数学成长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