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内容分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第2课时(认识分米)

学术   2024-09-12 20:22   湖南  
这只是我个人的分析和认识,水平很有限,欢迎大家后台留言指导和交换意见,可以添加我的微信:Ge-Andy。请备注姓名单位,谢谢。

第三单元:测量
第2课时

本课时教学例2、例3的内容——认识分米以及毫米与厘米,厘米与分析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材在例2之前,首先介绍了分米,使学生了解到分米也是长度单位,用符号“dm”表示。

例2的编写层次如下:

首先通过直尺让学生认识1分米的长度,教材直接呈现“10厘米是1分米”;接着呈现直尺图片,并用“{“扩出10厘米的长度使学生直观的感受1分米有多长;继而呈现“1分米=10厘米”;然后让学生经历用手势表示1分米长度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最后通过“想一想:1米等于多少分米?”让学生探索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得出米和分米的关系式。

分米和米的关系通过厘米建立,由于1米是100厘米,1分米是10厘米,学生由此知道1米是10分米,得出“1米=10分米”的关系式。

通过对分米的认识,学生能够明确,“分米和“毫米建立在“厘米基础上的:1是10个1厘米首尾相接的,1毫米则是将1厘米长度均分10份后其1度。


例3教学长度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教材呈现的是“3厘米=(    )毫米”和““70厘米=(    )分米”,仅限于单名数的换算,并给出了推理方式:使学生想到根据厘米与毫米关系,只要推出3厘米是几个10毫米,那么就知道3厘米就是几十毫米;只要推出70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那就能知道70厘米是几分米。
“做一做”是例3的巩固与延伸,学生经历例3的思考与推理的过程,则独立完成做一做。这里学生经历“米”和“分米”的换算,例3中对此没有设计。
例3结束以后,学生已经学习了四个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可以将这四个单位的进率关系进行联系,这一联系是建立在对计数单位认识之上的,因为长度单位是十进关系。
在练习五中与本课时相关的练习题是第2题到第4题。
第2题实际与上一个课时相关性大一些,但是它涉及到单位的换算(当然学生也可以数出来),因此放在这个课时里面说。这一题主要是加强学生的测量水平,同时构建1毫米的观念。
第3题则是填出合适的单位,与生活的练习较大,这里学生要有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第4题是对例3的巩固,学生要根据例3和做一做中思考与推理的经验解答本题。





数学梦想园
一个老师和一群孩子的数学成长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