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内容分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加、减法(一):第1课时(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学术   2024-09-02 13:51   湖南  
这只是我个人的分析和认识,水平很有限,欢迎大家后台留言指导和交换意见,可以添加我的微信:Ge-Andy。请备注姓名单位,谢谢。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内容的简要分析: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教材分为两个部分来学:本单元以及第四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一下一些: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利用估算的策略解决数学问题。这些内容在教材上一共设计了4个例题、整理与复习以及三个练习(练习二到练习四)。
具体的编写结构如下: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口算
两位数加两位数  例题1
两位数减两位数  例题2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例题3
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      例题4
(表格参考《义务教育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29页)
口算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计算技能,本单元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是建立在已有的100以内加减法的经验的基础上的,属于其延续。在实际的生活应用中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很常见,比如计算总价、总人数等等;同时也是以后学习其他计算的基础,因此意义很深。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既有经验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巩固100以内加减法,一方面加深对数的运算的理解,还能方便解决生活中的相关计算。另外也是后续学习多位数的加减法的铺垫和基础。
估算在教材中是当作了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进行教学的。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一次出现了估算的教学内容:用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口算通过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完成计算知识的教学后安排了例4,教学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这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估算的价值。

第1课时
本课时教学例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材设计了单元主题图,因此教学内容可以从单元主题图中引出。
主题图是参观植物园的情境,教材呈现了七张图片,一张是大巴车图片是不需要关注的信息,其余六张是各年级各班的队伍图片,每班的班牌呈现了班级人数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图片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继而引出本课时的内容。
例1要解决的问题直接从主题图得出,其中第(1)题是教学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问“一共需要多少个座位?”实际上等价于问“一共有多少位学生参加?”。学生可以根据这个问题列出加法算式35+34=,这是一个不进位的加法,然后思考怎样计算,但是本课时是口算,因此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口算。
教材呈现了两种算法,一种是先算35+30=65,再算65+4=9;另一种是先算30+30=60,再算5+4=9,再算60+9=69。这两种方法中,第二种与笔算的过程类似,但是这里是从十位算起,而笔算是从个位算起,因此第二种实际上也可以是“先算5+4=9,再算30+30=60,最后得“60+9=69”——这是笔算的计算过程。这里的两个方法,实际上都是讲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计算连续的几个比较容易的算式的口算,这些连续的口算都是已经有过充分的计算经验的。
第(2)题是教学需要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问”二年级一共需要多少个座位?”等价于问“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位学生参加?”与第(1)题一样,学生列算式是容易的,主要探讨口算的方法。
教材只呈现了一种计算方法,即先算39+40=79,再算79+4=83。然后教材还呈现了“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这体现了教材的多样性,让学生思考更多的计算方法。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合理都是可行的,同时实际教学时学生想到的不一定是教材呈现的方法。
做一做的设计依托于主题图,这里设计了三道题。前两题是对例1的巩固,其所用的计算方法在例1中有着充分的讨论。第(3)题实际在新课引入时已经完成,这是对学生的“四能”的要求。
在练习二中与本课时相关的练习题是第1题至第4题。
第1题的左边的一组算式都是不进位的加法,且第2个加数从上往下是逐渐减少的,可以让学生感受加法间的各部分的变化关系;右边的一组算式中最后一个是不进位的加法,其余都是需要进位的。
第2题是常规的口算练习,需要注意正确率以及限时。
第3题是比较灵活的,学生在完成教材呈现的题目基础上,还可以自选两个物品进行价格计算。
第4题既有文字信息也有表格信息,学生需要先获取信息再列式解答。这是一道进位加法。
以上四题都是对例1的巩固。

数学梦想园
一个老师和一群孩子的数学成长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