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内容分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万以内加、减法(一):第4课时(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

学术   2024-09-05 11:29   湖南  
这只是我个人的分析和认识,水平很有限,欢迎大家后台留言指导和交换意见,可以添加我的微信:Ge-Andy。请备注姓名单位,谢谢。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4课时
本课时教学例4——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已经初步经历了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过程,彼时是讨论钱数够不够的问题,学生初步感受了估算的价值和意义。本节课的教学就是建立在二年级下学期的已有经验之上。另外,本节课的计算经验是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
教材设计了一个科技馆影院看电影的情景,问学生“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电影做得下吗?”实际上等价于先求六个年级的学生人数,再与445进行比较。学生当然可以通过列加法算式计算总人数,先列出223+234计算结果后与445比较大小。但是学生还没有223+234的相关知识的经验,因此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计算223+234的得数是比较困难的,于是想到用估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教材呈现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在“阅读与理解”环节,教材引导学生抓关键信息和找要解决的问题。这里,教材从问题出发,使学生根据问题来找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使学生明确“求六个年级的人数”就是将“一到三年级的人数”与“四到六年级的人数”加起来。
在“分析与解答”环节,教材通过学生讨论的形式呈现了解决策略:“估一估就行。”这里教材呈现的“估算”解决过程体现了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的估算策略都是往小估:第一个是先将学生人数估成整百数——这是二年级用估算解决问题的经验,发现223+234大于400,但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5;第二个是将学生人数估成几百几十,发现223+234大于450,因此大于445,从而得出坐不下的结论。从第一个层次到第二个层次是对估值的调整,这与学生进行试商的调整在思考上是一致的。这一个环节,使学生明确在估算的时候要经历调整估值的过程,要根据数据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值。
在“回顾与反思”环节,教材通过问题“我的估算合理吗?”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估算过程以及估算方法,通过反思使学生知道,当发现估算不合理的时候,要对估算进行调整。
做一做的设计依托于例4的情境,与例4不同,这里的估算策略是往大估,即196+226小于430,从而小于445,因此坐得下。使学生感到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估算的策略。
练习三中第4题至第6题是与例4的配合练习题,可以在本课时进行课堂练习。
第4题可以作为课前的引入练习,这一道题让学生判断那一个数接近几百或者几百几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是对二年级下学期的近似数的巩固,放在课前练习可以为例4学习做铺垫。

第5题通过连一连的方式,让学生估算算式得数大小并与给出的两个整百数比较,这是是巩固例4中的估算方法,学生在估算的过程中要经历调整的过程,以加深对估算的认识和巩固。
第6题是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这一题比例题4简单,由于是求“大约便宜多少钱?”因此不需要求出准确的结果,使学生体会估算的价值。


数学梦想园
一个老师和一群孩子的数学成长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