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诊断和操作的要点

文摘   科学   2024-09-09 19:30   广东  
胃息肉的诊断和操作

Diagnosis and approach to gastric polyps

Gastrointest Endosc (IF = 6.7)

DOI:10.1016/j.gie.2023.02.028


1. 并非所有胃息肉都需要切除
  • 大多数胃息肉被发现时患者并无症状。
  • 大多数胃息肉为良性,其中增生性、腺瘤性和神经内分泌息肉具有恶性潜能。

  • 小于0.5cm的无症状增生性息肉如果没有显示出异型性,不一定需要切除,但仍需通过组织学确诊并进一步对风险分层。

  • 胃底腺息肉在内镜筛查中常见,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发生率更高。
  • 胃息肉偶尔会出现溃疡、出血或脱垂至幽门导致梗阻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应尽可能切除。
2.熟悉胃底腺息肉的典型位置和外观
  • 胃底腺息肉一般位于胃底和胃体,通常为多发性。它们可能为广基或亚蒂,通常<1cm,很少引起症状。
  • 胃底腺息肉的粘膜外观通常与其他胃息肉不同,具有光滑的表面和蕾丝状血管(图1)

  • 如果所有胃底腺息肉都有典型外观,只需对少数胃底腺息肉进行活检以排除癌前病变如果在组织学确诊后患者再次行内镜检查,无需重复活检

  • 胃底腺息肉通常是散发性的,但也可见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 MUTYH 相关息肉病患者。散发性胃底腺息肉被认为没有恶性潜力,不需要切除。
  • 息肉病综合征患者的胃底腺息肉可能存在异型增生,但恶性潜力仍然较低。

图1 胃底腺息肉

3. 切除所有胃腺瘤和>0.5cm的增生性息肉
  • 腺瘤性(图2)息肉具有一定的恶性潜力,应尽可能切除。需注意仅通过活检可能无法检测到高级别异型增生或癌变。

  • 胃增生性息肉(图3)的恶性潜力风险随着大小增加,通常>0.5cm的增生性息肉需要被切除


图2 腺瘤性息肉


图3 增生息肉

4.使用标准息肉切除技术切除胃息
  • 与消化道其他部位的息肉一样,胃息肉切除的方式取决于息肉的大小、数量和位置。
  • 可使用大容量冷钳切除小息肉,冷圈套器切除小到中等大小的息肉(广基且<1cm)。

  • 对于有蒂息肉,如增生性息肉,可能需要使用热圈套器进行切除,并根据术中出血情况和术后出血风险进行创面夹闭


5. FAP患者中胃底腺息肉需多次取样活检
  • FAP患者上消化道肿瘤风险增加,这些患者通常伴有多发的胃底腺息肉。
  • 在初次诊断时,应对有代表性的息肉进行取样活检,同时注意需要完全切除>1cm或具有非典型胃底腺息肉外观的息肉

  • 内镜复查时间由十二指肠腺瘤的存在、大小和数量决定,通常每1-2年进行一次。

  • 对于FAP患者中典型胃底腺息肉外观的息肉,也应每次复查时重复活检。


6.胃神经内分泌息肉的处理取决于肿瘤类型
  •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有三种类型,表现和恶性潜能各不相同。
  • 1型胃类癌息肉(图4)见于萎缩性胃底体炎背景下,通常多发,位于胃底和胃体,恶性潜力极低。小的1型类癌息肉应尽可能内镜下切除。

  • 2型胃类癌息肉见于高胃泌素血症背景下(卓-艾综合征),通常多发,位于胃底和胃体,恶性潜力较低。小的2型类癌息肉应尽可能内镜下切除。

  • 3型类癌息肉通常为单发,位于胃窦,具有较高的恶性潜力。如果没有肝转移的证据,首选手术切除。


图4 胃类癌息肉

7. 对某些胃息肉进行随访是必要的
  • 增生性息肉切除后的随访应基于组织学(是否存在异型增生)以及其他胃癌风险因素,如家族史、来自胃癌高风险地区、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
  • 胃底腺息肉切除后不推荐进行常规随访,除非病理提示存在异型增生或患有息肉病综合症。

  • 胃腺瘤切除后推荐进行随访,但确切的时间和间隔尚不明确。合理的方案是在切除胃腺瘤后6-12个月进行一次内镜检查。如果胃腺瘤患者同时具有胃癌相关风险因素,应考虑持续随访

  • 1型和2型胃类癌切除后推荐进行随访,通常每年复查一次内镜


8.黏膜下病变与上皮性息肉的管理不同
  • 胃内黏膜下病变的鉴别诊断包括异位胰腺、脂肪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和间叶来源性肿瘤它们通常较小,无症状,在内镜检查中偶然发现。
  • 黏膜活检很难得到切确诊断。超声内镜评估可更好地确认病变性质
  • 内镜下切除应由有经验的内镜医师执行。


参考文献:

1. Early D. Diagnosis and approach to gastric polyps. Gastrointest Endosc. 2023;98(4):618-620. doi:10.1016/j.gie.2023.02.028

(本文仅供个人学习)


致谢

陈日荣 中山一院消化科

李莉 中山一院消化科

丁震 中山一院消化科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文章链接

EndoResearcher
追踪内镜高质量研究、高水平团队、高被引学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