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简述
患者陈先生,71岁。首诊日期:2024.4.26。
主诉:口破反覆已一月。
现病史:服西药(不知)后口破,之后反覆发作已一月,近二日因整理竹笋过度劳累而再发。
刻下:左耳鸣,口不干,二便平。
过去史:高血压,激燥性肠炎。
初 诊
1.检查:手干,舌淡红中裂前半苔少且剥,舌边及后段苔白,左脉弦缓,右脉寸短,关尺细弦缓,尺略弱。
2.诊断
(1)西医诊断:复发性口疮、高血压、激燥性肠炎。
(2)中医诊断:口疮,伏邪,少阳太阴同病,气阴二虚夹湿热。
3.治疗
(1)治则治法(六经或其他):养阴益气清热化湿。
(2)处方:甘露饮3 淡竹叶3 肉桂0.3 黄耆1 连翘3
科学中药,单位克,一日份,分三次,予7天份(3*7),饭后服。
【反馈】20240608女儿来看诊,替父亲感谢一月口疮已无,近二月未再发。
按语
【病因】
复发性口疮(口疮溃疡、舌炎),又称复发性阿弗他口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溃疡是皮肤、上皮、黏膜的连续性受破坏,起因于发炎的坏死组织脱落。故口疮溃疡是口腔黏膜坏死组织的脱落,而引起发炎的病因是:维生素缺乏(黏膜细胞是快速增殖更新的细胞,需要叶酸、维生素B2来合成)、消化系统溃疡(如狐惑之甘草泻心汤)、感染(如手足口病)、及自身免疫疾病,它是III型变态反应,抗原抗体复合物(ADCC)沉积在血管,是针对血管的炎症。口腔上层是黏膜上皮,下面是血管,血管发炎,血管不通,血供减少,导致黏膜的坏死脱落,就形成一个个口疮,可以是独立,也可是合并在其他自身免疫疾病中。复发性口疮不一定导致镜面舌,前者是局部,后者是整面的。然而复发性口疮(口疮溃疡、舌炎)、化疗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之镜面舌,可能病因不同,但都是黏膜脱落,所以治法雷同。
中医病因是心火上炎/脾胃伏火/肝火/阴虚火旺
【特点】
反复发作和可以癌变(血管炎导致了黏膜病变,长期口疮导致口腔癌,是伏邪成巢)
【发病诱因】
a.疲劳,熬夜:导致免疫力低下,细胞免疫低下,体液免疫活 化;熬夜影响皮质激素的分泌
b.经期,高雌激素活化体液免疫,发生自身免疫应答。
c.上火,吃刺激性食物,使血管扩张充血、水肿。
【治疗】
现代医学:补充维生素、消炎、止痛、促愈合。
传统中医:清热泻火,清心肝肾胃等。
1.患者反覆发作一月,是为伏邪温病,其基本病因,从正气来讲就是气虚太阴免疫功能低下,如补中益气汤合封髓丹,也能治疗口疮,用竹叶配黄耆,这患者右脉寸短,因整理竹笋过度劳累而再发,之前服的西药也有可能致肠胃功能虚弱、太阴脾虚,所以用黄耆配淡竹叶;而另外伏邪的病因还有「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阳虚,如竹叶汤,淡竹叶配附子;以及「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肾精亏虚,如玉女煎(也可以合封髓丹)加竹叶配地黄、牛膝,火降血下。或加阿胶生地→黄连阿胶汤。
2.伏邪转出少阳之后发的口疮,若在舌的中部是胃所主,有阳明胃热经証的可以加黄连、石膏。阳明腑証的大便不通加大黄,栀子也能清热解毒。舌尖红少阴心用黄连清心火。相火妄动的用知母、黄柏。黄柏是皮,以皮治皮,针对黏膜炎症,也可以用封髓丹(黄柏、砂仁、甘草),砂仁固肾,固肾就能够调节内源性激素分泌,甘草直接补充激素,抑制炎症。
3.复发性口疮的机理是血管炎导致的黏膜病变,血管炎是黏膜下血管的炎症是原因,黏膜病变是结果,所以要去治疗血管炎的原因,就加芍药、牡丹皮、荆芥,三味药凉血活血,是免疫抑制剂,减轻它的炎症反应。另一味药是连翘,含维生素P,防止维生素C被氧化而受到破坏,增强维生素的效果。减少毛细血管的脆性和通透性。
而结果的口腔黏膜病变,用“苔如地上之微草”理论,使用二芽、二根、二叶、二草、竹茹茵陈等来滋生胃气,以生发微草即舌上薄苔,其实就是补充B族维生素来促进黏膜上皮的修复而已。专药:淡竹药,既是嫩叶,又能够引心火下行,它能够治头面的热。专方是导赤散或进化版的枇杷养胃饮。
【总结】
所以不管是化疗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自身免疫引起的复发性口疮,因发炎引起的坏死组织黏膜脱落,就都可以直取其病,用淡竹叶、枇杷养胃饮来通治这些黏膜病变的疾病,不需要辨证。 而随证加减辨证,是可增强疗效,随气血阴阳寒热虚实化裁,让临床效果更好。也就是根据寒热虚实调节、有热的清热,有寒的散寒,正虚的扶正、肾虚的补肾,通治各种口疮。
阳虚:加附子泻心汤,潜阳封髓丹,回阳退火汤(太阴阳明合治,补脾温肾、泻下退火)、足涌泉贴吴茱萸,或只稍佐肉桂,以皮治皮,引火归元(左尺略弱)。
精虚:加玉女煎。
气虚:加重灸甘草,黄耆(内痈)、补中封髓丹(免疫调节剂,验方五个封髓丹,都能治疗口疮。
火热:加心火加黄连3g,木生火,用黄芩,郁金3,热毒加蜈蚣30,多放疗可见;泻心汤,泻心导赤散,凉膈散、玉女煎都可以。
湿重:加苡仁60g,藿香叶6g,佩兰叶6g,偏热加薄荷叶3g。
少阳湿热:加甘露消毒丹→少阳阴虚夹湿热:甘露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患者71岁,四十阴气自半,脉细剥苔,阴虚明显,不只维生素不足)
【组成】生地黄 熟地黄 天冬 麦冬 石斛 茵陈 黄芩 枳壳 枇杷叶 甘草 【功效】养阴润燥、清热解毒。 【方义】方中生、熟地黄,养肝肾之阴,补先天之本;天冬,麦冬养肺胃之阴,使后天之阴得养;石斛养阴润燥;枇杷叶清胃热,补充维生素;黄芩,茵陈,转出少阳,清肝经热利湿;枳壳行气健脾;甘草和中调和诸药。 |
微寒:加苏叶9g。
寒热错杂:甘草泻心汤、乌梅丸或戊己丸,如口疮伴有早醒,早上三点钟起床,就可以用。
若疾病迁延不愈者,多湿热,气虚,寒热错杂。
所以此患者谨守直取其病:竹叶、连召。随证加减:甘露饮(少阳阴虚夹湿热)、黄耆(右寸不足+主诉,刚好的补与托法)。
以层层的理论结合临床用药,尤其是伏邪→转出少阳、发自血分(血管炎)→血供↓引黏膜脱落,故使用温(肉桂),补托(黄耆)→清血分清气分(连翘,甘露饮)→补充维生素(淡竹叶),而获得疗效。
医案整理:周莉蕙、余磊
(本医案仅限太湖学员交流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