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变课本的环节,完全使用课本上的问题串,这样的课上出来效果如何?我们一直在尝试……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买文具》--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学习目标:
1.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顺序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包括带有中、小括号的),能正确计算。
2.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
备课要充分,在今天的课堂中,由于我没有充分的考虑到课件中出示问题时并没有情境图,因此在上课时,就让孩子翻开课本看着书上的情境图去解决问题,虽然孩子们也展示了三种方法,但是由于孩子们在看课本的情境图时会看到书上的这些方法,干扰了孩子的思考,削弱了综合式里有加减乘除同时算乘除的认知冲突。因此,我也做了思考:怎样的备课才是充分的?一、知识上要做到吃透教材,层层深入、由浅入深。二、要灵活变通,如果出现屏幕上的课件让后面孩子看不清的情况,要能快速应对,可以把关键信息写在黑板上。
作为老师,我一直在思考,孩子们应该在课堂中以什么样的态度学习数学。应该是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因此在课堂中我改变了之前的教学方式,而是更多的去问孩子为什么?在三种方法的过程中,我提出了:这样列算式对吗?66+24÷4这一步中为什么不能先算66+24?……这样去提问,孩子会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也增强了学生质疑意识,从而形成提问习惯。
这部分学生表现非常好,学生发现了相同点:结果都是72元;最后一步都是66+6;都是在算买三个计算器和一支钢笔要多少元。同样的也发现了不同的地方:计算的步骤不一样了。学生也能直观的感受到了哪种方法更简便。
最后一部分的环节优点是展示了很多的错例,比如抄错题,运算顺序不对,计算出错。学生在这个环节充分的感受到了想做对一道混合运算题目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抄对题、清楚运算顺序、计算正确,所以一定要有一个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好习惯。这部分在上的时候,自己也觉得稍微有点乱,其实在这应该做一个调整,在黑板上让学生板演这三道题并分别讲解,然后再将错例分层次展示出来。这样学生才能更清晰的看到每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课堂中的“我的提醒”环节,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
如果有加减乘除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计算的时候要仔细,不要出错。
抄题也不能抄错。
计算完一定要再检查一遍。
应用题要带单位。
课后,我也进行了思考:孩子们的感受这么深刻,与错例的展示是分不开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增加错例的展示,让学生在辨析中理清错误的缘由。
尊重儿童视角,构建生本课堂,
我们一直在努力中……
感谢观看。
有你想看的精彩
执教:周庆珍
制作:尚腾
编辑: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