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住宅迭代已经激烈到怎样程度?看完这篇文章,你应该能收获答案。
“五一”小黄金周,中建·理想城的“全维示范区”终于正式对外亮相。
从超强封面感的主入口,到酒店礼宾归家体验;
从一整套归家大堂系统,到双下沉式中庭景观;
从功能强大的业主会所,到3D立体的架空层……
目前你在这里看到的一切,除局部商业需改造外,其余大部分都是未来实际生活的模样。
年初曾写过这个项目的整体规划,现在来看,第一步的兑现力确实达到了当初规划的水平。
相关阅读:《峡谷景观、泳池会所……2024天津开年炫技大作,“质价比”之王!》
酒店式礼宾归家
中建·理想城的形象主入口超级巨大,宽度达到约62米,高度约12.5米。
这样气势磅礴的入口,令门前的景盛路焕然一新,就像突然冒出一座高奢酒店,改变了整个街区的精神面貌。
再对比2月时发的效果图,真可谓“零损还原”。▼
▲社区主入口实景PK效果图
“酒店化”,是住宅产品迭代的大方向。主入口,又是最能体现这种设计的空间。
如果进一步翻译,就是三个关键词:公共性、仪式感、度假感。
中建·理想城主动把主入口的红线退后,让出一片约7000㎡的前广场。▼
▲主入口实景图
广场四周,是地铁1号线双林站、规划小学及天职师大东区、老社区海天馨苑。
现在,你已经能想象出未来广场上的场景:
赶地铁的上班族匆匆穿过,大学生在等待约会对象,孩子们欢笑地玩轮滑,老人们坐在树下的石凳上聊天……
这便是“公共性”的体现,为城市焕新做的贡献。▼
▲傍晚时广场上的市民
广场正中,一条笔直的归家步道横跨两处迎宾水景,直通尽头的社区主大门。
抬头看,晋祠圣母殿同款的重檐金顶,搭配通透的玻璃幕墙,真可谓“突兀重檐倚碧空,一间虚白四玲珑”。
大门两边,采用高档石材的阵列排序,似中国古建筑的中屏扇门。与入口的奇松碧水,组合成一幅山水画卷。▼
▲主入口实景图
大门特意内退一些,以便在门前形成一处“凹”字型序厅。
头顶是约12.1米挑高的藻井,阳光从顶部洒进来,构成独特的光影效果。
从露天的广场进到这里,光线由亮转暗,三面围合让你更有“踏实了”的归属感。
以上,便是“仪式感”的体现,不自觉中切换你的归家心情。▼
▲主入口实景图
主入口前,专门设计了一条弧形车道,打通侧面的市政道路。
你打车时,司机可以开到大门口来接你;别人送你回家时,你也可以在大门口下车。
门前的迎宾水景,就好像内嵌在广场地面的两面镜子。浅浅的尺度,非常亲近人。
内置的泉眼,炎炎夏日里,你都禁不住想脱掉鞋袜进去踩水“湿身”。
这些就是“度假感”,仿佛在海岛的度假酒店门前停车、下客、办理入住。▼
▲主入口实景图
归家大堂系统
社区归家大堂现在很普遍,主流布局基本都是一间房、一个前台、两组沙发。
而中建·理想城的社区大堂,可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穿堂而过空间,它是一整套“大堂系统”。
这套系统,由大门、大堂、中庭、交通厅以及若干个休息区组成。▼
▲“归家大堂系统”示意
首先,进入大门,你不知不觉就会走到大堂尽头约9米宽、4米高的那面玻璃幕墙前。
这里的视野毫无遮挡,一幅秘境般的《山居图》在你眼前徐徐展开。
此类框景手法很常见,但大部分项目受尺度所限,下沉庭院往往会被一眼看穿。
而驻足于此,你会发现,中庭背后似乎有一个“山洞”,你的视线穿透洞口,还能隐约望到另一处景观。
原来中建·理想城的“大堂系统”里,做出双中庭布局,实现“景中套景”。▼
▲第一重归家大堂实景
大门后的这个空间,你可以称为“第一重归家大堂”,只用作物业接待。
通铺的石材地面,专门镶嵌了锦鲤图案,以呼应背后中庭的“鱼跃龙门”主题。
中央一处钢化玻璃地板,下面是和室外连通的锦鲤池,有巨大的锦鲤在脚下悠闲地游来游去。▼
▲第一重归家大堂实景
从入口大堂右转,进入一个独立的交通厅。
这里一侧有电梯通往架空层上方;另一侧的玻璃门装有门禁系统,通向大堂后面的第一重中庭。
四色石材铺贴出棋盘格图案的地面,绿色琉璃砖打造出通高屏风,营造出高奢酒店的氛围。▼
▲交通厅实景
若从侧面玻璃门进入背后的中庭,穿过挑檐走廊,便会来到一个上有屋顶、两侧镂空的半开敞空间。
站在正中,向南看,第一重中庭的中式园林在一道镂空屏风后若隐若现。▼
▲第一重下沉中庭实景
向北看,第二重中庭的现代园林,在建筑门头的映衬下形成另一道框景。
东西两侧通往室内业主会所,西侧的两部电梯通向架空层上方的社区园林层。
这个约300㎡的空间是会所前厅,也可以理解为“第二重归家大堂”,因为有足够尺度可以营造一个观景等候区。▼
▲第二重归家大堂实景
若乘电梯上到二层,这里其实是架空层上方,也是社区的真正首层。
黑白灰拼花的石材地面,很有丽兹卡尔顿酒店的感觉,背面一整面墙的玻璃幕墙,与室外近乎无界。
走出两侧门禁玻璃门,穿过架空廊桥,便可进入真正的社区园林层。
两侧玻璃门旁有足够的空间,未来增加沙发茶几,业主正好可以在此等候休憩。
你可以将其理解为“第三重归家大堂”。▼
▲第三重归家大堂实景
中建·理想城这套“酒店化大堂系统”,通过一大门、双中庭、三大堂,一层层放大你的归家情绪。
双下沉中庭
很多人都向往那种充满大自然气息的秘境,下沉式庭院就是这种感觉。
这种设计现在很多项目都有,基本都是和地下车库结合,在地坪之下。
而中建·理想城中庭的“下沉”,则是相对于架空层而言,实际却是在地坪以上。
更关键的是,通常一个项目只会有一个下沉式庭院,可中建·理想城却能有两个。
首先看入口大堂背后的第一重中庭,约22米×23米见方的一片天地,面积约有500㎡。
▲第一重下沉中庭实景
头顶是一圈约3.5米宽的挑檐,且全部向内倾斜。下雨时,雨水自屋檐滴落,全部聚集于中庭内,如四方之财流入。
这便是中国建筑典型的“泗水归堂”格局。
▲第一重下沉中庭实景
里面是一片典型的中式园林,幽深的池塘泛着粼粼波光,三座“小岛”分列角落,岸上点缀着嶙峋奇石。
三棵高矮不一的造型松分布在“岛”上,它们的枝桠亭亭如盖,用绿意给这个庭院降噪。
你从邻水的挑檐下穿过,欣赏优雅的锦鲤游弋在池中,让人联想到“丝禽藏荷香,锦鲤绕岛影”。▼
▲第一重下沉中庭实景
再看会所前厅背后的第二重中庭,约20米×35米的长方空间,面积足足约有700㎡。
这里的造景风格更加现代,将溪、山、云、庐、桥等引入园中,充满森系元素。
“之”字形石板路,从起伏的草坡上穿过,带你进入庭院的深处。
草坡之上,点缀着红枫、腊梅、黄栌、乌桕、朴树多种珍惜树木,不同的季节色彩不同。
脚下,一条小溪从草坡间顺势而下,溪流冲刷石块的水流声,让整个下沉式庭院显得更加幽静。▼
▲第二重下沉中庭实景
石板路尽头,架起一座若红色飘带的艺术楼梯,是整座中庭的视觉重心。拾阶而上,便可来到架空层上方的社区园林层。▼
▲第二重下沉中庭实景
楼梯背后,有一道从架空层顶倾泻而下的瀑布,这也是草坡间小溪的源头。
置身于此,听着水击岩石的“砯砯(pīng)”声,如李白诗句中的“飞湍瀑流争喧豗”。▼
▲第二重下沉中庭实景
其实,中建·理想城的下沉式庭院不止两重,应该是三重。
因为社区中部还有一条长约280米,宽约30米,面积足足约7500㎡的下沉式绿谷。
上有空中廊桥横跨南北,下有繁茂的树木,侧有依坡地修建的观景平台与步道楼梯,层次错落分明。▼
▲下沉绿谷效果图
约1600㎡业主会所
▲第二重下沉中庭实景
▲业主会所实景
▲业主会所实景
▲业主会所实景
▲业主会所实景
▲业主会所实景
▲业主会所实景
比如会所庭院上方的宴山亭,内部就被一分为二。朝下沉庭院一侧用作休憩观景,背后则做成了一处小会所。
设计了水吧台,预留了水槽、龙头和电源,摆放上长桌椅,今后天气好的时候,业主便可在此搞一场烧烤派对。▼
▲宴山亭实景
因为中建·理想城规模足够大,所以才有条件做社区整体架空。
也因为整体架空,所以才有条件做出酒店礼宾级归家、复杂的大堂系统、3D立体园林、强大的公共会所。
而这一切,均是要给你打造出一种以前从未有过的居住体验。
仅结合目前的实景示范区,看似简单的日常步行出入动线,便会形成至少四种生活场景。
▲示范区航拍实景
第一种场景,就是在外面突然下起大雨,而你又马上就要到小区大门时,怎么办?
你可以让出租车沿着泊车通道直接开到主入口前,下了车直接走进入口大堂。
然后穿过第一重下沉中庭,在中央会所前厅进入架空层车库,再穿行至每栋楼的车库大堂,乘电梯上楼。
若你乘地铁回家,可以从地铁站与西门之间的风雨连廊,直接进入架空层地库,再穿行至自家车库大堂上楼。
这一路,根本不用打伞——这便是无风雨出入动线。
▲第二重大堂实景
第二种场景,假设你今天心情不错,又没什么急事,想在回家路上顺道散散步。
可以走主入口的首层,穿过前后两重下沉中庭,然后从第二重中庭里的网红楼梯登上架空层顶,再从社区园林间穿过,从首层大堂乘电梯上楼。
沿途,你可以闻着海棠的芬芳,听着潺潺的溪流,看着畅游的锦鲤……
这一路,你在架空层上下游走,抬头往上看,低头往下看,皆是风景。
这便是游园式出入动线。
▲社区景观实景
第三种场景,假设你有急事赶时间,不想在路途上有任何停留。
那进入主入口后,从隔壁交通厅直接乘电梯上架空层顶,然后走社区园林层直接回家。
这便是快速出入动线。
第四种场景,就是一家人前后从家出门,需要统一集合。
举个例子,妻子还在化妆,丈夫想先下楼透透气,便可去三重社区大堂的不同休息区独坐一会,然后约好在某个交通厅的电梯口集合,一起出社区。
这种场景也适合有不太熟的访客到来,你在社区的休息区接待一下。
这便是等候式动线。
▲第三重大堂实景
而且,上述还只是社区主出入口的动线场景。
为满足整体架空后的立体交通需求,社区不同位置规划了8部公共电梯、7部公共景观楼梯。
再配合架空层可穿行、每栋楼双大堂的配置,会形成更丰富的归家动线。
- END -
2024·5·9
温馨提示
本文对项目所描述的内容,均基于开发商提供的图纸、设计、规划以及其在其他城市做过的项目情况。我们力求保持真实客观,但毕竟无法涵盖所有信息,且无法对未来实际交付情况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