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酷儿理论”?

文摘   2024-11-21 09:34   美国  

现在研究酷儿理论的人经常说,酷儿理论是无法定义的,然而,这种无法定义的性质正是酷儿理论的优势之一。

正如社会哲学家麦肯和莫纳汉所说,“对无法定义的坚持,暗示着酷儿理论是一个强调意义的模糊镜头。

通过拒绝定义,酷儿理论展示了它自己的洞察力,即标签、概念和类别如何停滞不前、僵化,进而奴役我们。

酷儿理论家通常更感兴趣的不是定义酷儿理论是什么,而是为它所做的事情或能够做的事情开辟一条道路。这种倾向凸显了酷儿理论的激进主义倾向,并指出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男女同性恋解放运动。

在这些早期运动中,重点是挑战那些将同性恋关系边缘化和谴责为病态和不自然的异性恋规范结构。假定的性身份是异性恋的,因此性解放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通过质疑”正常”在性、性行为和性别背景下的含义来破坏异性恋规范文化特有的假设。

在法国同性恋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的四卷本《性史》中,我们发现了后来发展成为“酷儿理论”的种子。在这本书中,福柯考察了“性”概念的起源,既是话语探究的对象,也是身份。福柯探究了1819世纪社会如何对所谓的“变态”性行为越来越感兴趣。这种新文化痴迷的显著特点是,重点不是性行为本身,而是这种行为如何构成了行为者。因此,我们得到的不是“与同性发生性行为的人”,而是“同性恋者”。性行为成为一种“他者化”身份的描述。而同时构成的是一种健康的、非变态的性身份:异性恋。

福柯的这一观察的一般含义是,性别认同的构成作为一种对个体进行分类的方式,具有构建、操纵和限制人类性欲和欲望的流动性和非二元性的作用。当代酷儿理论的许多思想都延续了这种思路,挑战了社会对性的规范和二元冲动。然而,酷儿理论所引发的理论实验和解放可能性超越了性。事实上,引入酷儿理论的概念是为了帮助将对话扩展到性之外,包括种族、性别和身份的其他方面的问题。

“酷儿理论”一词最早由哲学家Teresa de Lauretis1990年在圣克鲁斯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其目的是超越当时的社会理论的概念和当时存在的同性恋研究的界限。因此,Lauretis借用了同性恋研究的一个关键见解,即对本质化、规范性身份的批判,并将其解构性地应用于其母学科的主导类别。因此,作为一种植根于行动于义的理论,酷儿理论拒绝停留在许多“理论"和“学科”特有的系统结构中,而是旨在发展关于性、性别、身份、权力、政治和压迫的新思维方式。

在对性别身份的批判中,酷儿理论和其他源自大陆哲学传统的哲学方法与身份的沉思方法有很多共同之处。在许多系统中,沉思之路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审视身份和自我。通过批判将我们束缚在我们认为我们自己是什么的特定投射上的认同模式,我们有机会摆脱这些投射的限制性影响。

在当代学术界中,酷儿理论通常被认为是批判理论的延伸或表达,批判理论是大陆哲学的一个分支,特别是受到法兰克福学派影响,他们专注于对社会权力和文化冲突的批判。这个更大的理论家族从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身份批判中获得了很多灵感,比如雅克·德里达和之前提到的米歇尔·福柯。他们各自的解构主义或谱系哲学方法成为揭示我们认为是“真实”或“自然”的概念的社会历史起源的有效策略。

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通过剥去概念皇帝的外衣,将我们从他们的要求中解放出来。通过将各种身份、关系模式和自我概念问题化,批判理论家和酷儿理论家为不断发展的对身份、关系和欲望的非顺从和非二元表达的肯定铺平了道路。

当代社会批判理论指出,围绕性别和性别的严格分类和期望会导致身体形象问题,这些问题可能表现为饮食失调、焦虑和抑郁。酷儿理论的见解可以构建一种理性的理解,让我们了解那些来自主流文化和我们内心的文化内化表达的压抑声音的起源。然而,要消除压迫性分类和概念的影响,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它需要实践——既是个人的实践,也是集体的实践。

内容提供 编辑 图片  | Curatorlab


 往期文章 

【黑格尔】如何理解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黑格尔自否定、辩证法与绝对精神——黑格尔的三大原则

【黑格尔】黑格尔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演进

【德里达】差异、隐喻与幻觉——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解释学

德里达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德里达的语言学革命

【拉康】拉康、黑格尔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谱系学

拉康什么是俄狄浦斯情结?——拉康与“欲望的对象”

【拉康】如何理解拉康的实在界(The Real Order)?

【阿甘本】剩余价值→剩余快感→剩余时间——阿甘本的例外状态

阿甘本神圣的疯狂——阿甘本的艺术哲学

【叔本华】纯粹感知与世界意志——叔本华的艺术宇宙学

【康德】感知、理性和想象力的自由——康德艺术美学的实践

【尼采】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尼采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德勒兹】生命的本质就是无限创造——德勒兹对现代性的超越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无意识(unconscious)”与梦境解析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起源、核心与定义——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柏拉图】理性、欲望与激情——柏拉图的灵魂论

【福柯】“后政治”与“后理性”——米歇尔•福柯的批判性超验美学

【马克思】反转世界的变动——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

维特根斯坦世界的名称关系和图像性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

阿奎纳灵魂深处的完美和谐——阿奎纳与中世纪美学

莱布尼兹如何正确的说话?——莱布尼兹的“人工语言项目”

鲍德里亚终焉的倒计时——鲍德里亚与“末日幻想”

利奥塔“遗忘的能力”与“无用的激情”——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

齐泽克被“阉割”的主体性——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光谱

海德格尔西方文明的历史与命运——海德格尔的Seinsgeschichte

休谟激情、欲望和情绪——休谟的人性解剖学

奥古斯丁“自由”与“原罪”——奥古斯丁论“人”

海登•怀特“文史哲”的后现代转向——海登•怀特的Metahistory

笛卡尔“冥想”与“第一哲学”的支点——笛卡尔的“怀疑论”

理查德•罗蒂“实证主义”的贫困——理查德•罗蒂与“后现代主义”


加入哲学群请加优锐小助手






优锐研究所
优锐研究所是由斯坦福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在职学者创办的线上栏目,本栏目关注对社会、文化、艺术、城市、人工智能及留学生活的讨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