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兹哲学很明显也受到精神分析的影响,但是,德勒兹是用他自己的差异哲学阐述精神分析。
在德勒兹看来,精神系统根本性的特性就在于与所有发散系统的同时性、共时性与共存。德勒兹说,从在表象中流逝着的诸当前的观点看来,诸系列无疑是前后相继,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正是从这一观点看来,德勒兹认为后一个系列被说成是与前一个系列类似。
但是,德勒兹进一步说,相对于包含着它们的混沌而言,相对于它们的对象X而言,相对于使它们产生交流的预兆而言,相对于超出了它们的范围的强制运动而言,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德勒兹指出,这一前后相继的诸当前的悖论,或是虽然在现实中前后相继,但相对于纯粹过去或潜能对象而言却象征地共存着的诸系列的悖论。
当弗洛伊德表明幻想(phantasme)至少是由两个基础系列(一个是幼儿的与前生殖期的系列,一个是生殖期与后青春期的系列)构成时,从一个遭到质疑的主体的唯我论的无意识(inconscient solipsiste)的观点看来,这些系列显然是在时间中前后相继的。人们因而问,如何说明“延迟(retard)”现象,亦即被假定为原初场景的童年场景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会在一个与它类似的,并被称为派生场景的场景中发现自身的效果。弗洛伊德认为,只要人们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共振的问题便没有被恰当地提出,与此相关联的两个系列共存于一种交互主体的无意识中。在弗洛伊德看来,儿童之系列与成人之系列并非被分派在了同一主体之中。与其说儿童事件形成了两个现实系列中的一个,毋宁说它形成了一个使两个基础系列产生交流的阴暗预兆。
德勒兹认为,在弗洛伊德的体系里,对于《追寻逝去的时光》的主人公来说,他对母亲的儿童之爱是两个成人系列间交流的施动者,一个是斯旺与奥黛特的系列,一个是成年以后的主人公与阿尔贝蒂娜的系列。两个系列拥有同一个秘密,女囚的永恒移置和永恒伪装。德勒兹认为,弗洛伊德指明了诸系列共存于交互主体的无意识中的那个维度,儿童事件只能延迟产生效果这个问题无关紧要,因为儿童事件本身就是延迟,而延迟本身则是使之前与之后共存的纯粹时间形式。在德勒兹看来,当弗洛伊德发现幻想可能是终极实在,并且内含着某种超出了诸系列的范围的事物时,人们应当从中得出的结论与其说是“儿童场景是非实在的或想象的”,不如说是“时间之中的前后相继的经验条件在幻想中让位于两个系列的共存”,也就是说,我们可能的成人的系列和我们已是的成人的系列的共存。所以,德勒兹得出结论,幻想之中的源始之物不是一个处在与其他系列的关联之中的系列,而是诸系列之差异,这一差异将一个差异系列与另一个差异系列关联起来。
内容提供 编辑 图片 | Curatorlab
往期文章
【德里达】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德里达的语言学革命
【拉康】如何理解拉康的实在界(The Real Order)?
【尼采】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尼采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无意识(unconscious)”与梦境解析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起源、核心与定义——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福柯】“后政治”与“后理性”——米歇尔•福柯的批判性超验美学
【维特根斯坦】世界的名称关系和图像性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
【利奥塔】“遗忘的能力”与“无用的激情”——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
【海德格尔】西方文明的历史与命运——海德格尔的Seinsgeschichte
【海登•怀特】“文史哲”的后现代转向——海登•怀特的Metahistory
【笛卡尔】“冥想”与“第一哲学”的支点——笛卡尔的“怀疑论”
【理查德•罗蒂】“实证主义”的贫困——理查德•罗蒂与“后现代主义”
加入哲学群请加优锐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