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和“哲学专家”有什么区别?

文摘   2024-10-22 08:27   美国  

一个很常见的争论是,美国到底有没有哲学家?

众所周知,美国靠强大的科技、军事和资本力量控制世界,但是,如此强大的美国既没有出现过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尼采这样的顶尖哲学家,也没有出现过奥古斯丁、阿奎纳、马丁•路德这样的顶尖宗教家,所以,文化评论家往往会说美国只有科学没有文化。

然而,这种状况并不符合美国大学教育的“实情”,实际上,美国的重点大学基本都有哲学系,也鼓励学生探索和思考哲学问题,美国的哲学教授一点都不少,而且可以说覆盖了人类社会几乎所有哲学领域,无论是西方的逻辑学、宗教学、古典哲学、现代哲学、科学哲学,或是东方的佛学、儒学、道教,美国都有专家在研究,而且由于美国强调分科教育,且博士毕业要求极高,这就使得美国人无论研究哪个领域,都有极高的研究水平。所以,美国并不是不重视哲学。

由于美国是世界老大,这就使得美国的这种学术模式波及到了世界各国,在中国的顶尖大学的哲学系,也能看到学术分科模式深受美国的影响,实际上,很多中国学者就是在美国读的博士,他们都有很强的专业功底。

然而,世界上重点大学那么多,哲学系也都很强劲,培养出无数的哲学博士,但是人们并不认为当今世界哲学家辈出,反而都感受到我们生活在一种技术统治的氛围里。也就是说,控制世界的力量是“科学技术”,而不是“哲学”。那么,人们就不免好奇了,世界上那么多哲学教授,为什么还会让这个世界显得如此没有文化?他们到底懂不懂哲学?

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哲学教授(还活着的),毫无疑问是迈克尔•桑德尔和弗朗西斯•福山,他们两人都是政治哲学家,可见美国哲学传统以政治哲学为主(从罗尔斯发表《正义论》之后就是这样)。人们普遍认为,桑德尔和福山是哲学家,那么他们和美国的其他哲学教授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桑德尔和福山不一定是美国哲学功底最强的人,特别是如果用现在流行的两种评价标准,外语能力(比如你懂很多门外语)和分析能力(比如你精通逻辑学和数学)来看,那么桑德尔和福山绝对不算强。

然而,在我看来,桑德尔和福山确实是哲学家。他们是哲学家,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哲学功底最强,而是因为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比如说,人们提到桑德尔就会想到“精英的傲慢和优绩制的暴政”,提到福山会想到“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的根源”。这就是哲学家的本质,他们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思想体系,而且这种思想体系往往先是影响本国,进而走向世界,人类历史上的哲学家莫不如此。

而其他哲学教授呢?在我看来,他们属于“哲学专家”,而不是“哲学家”。哲学教授可能精通五门语言,还擅长数学运算和符号逻辑的推演,这样的人在当今世界并不少见,特别是如果你去到世界上某所顶尖大学的哲学系,就会发现这伙人就是学霸中的学霸,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科研水平令人望尘莫及。但是,他们并不会给人一种哲学家的感觉,因为,他们重视和擅长的是技巧,而不是思想。所以,美国大学的教育模式实际上是为了培养哲学专家,而不是培养哲学家,哲学家都是天才,他们的经历和性格都是不可复制的,也就是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种人是培养不出来的。

如果你打开世界上某所顶尖大学的哲学系教授介绍的网页,会发现基本上每个哲学分支都有相应的专家在研究,他们本硕博都毕业于重点大学,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了上百篇论文,出版十多本著作,这是教授的标配。然而,他们写的东西实际上除了同行以外基本上是没人看的。这并不是说他们的研究毫无价值,而是因为他们的工作的价值主要在于文化的整理和传承,而不是文化的创新。所以,他们本质上是“哲学专家”,而不是“哲学家”。

在中国也是一样的道理,人们为什么会认为邓晓芒是哲学家?因为他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也就是“语言学之后的形而上学”,这种独立的思想体系是哲学家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没有这个体系,学问功夫无论再强,最终也只是个专家。

总而言之,“哲学家”和“哲学专家”的根本区别在于,“哲学家”形成了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思想体系,这些体系能够影响世界,而“哲学专家”一辈子都在研究别人的思想,他们工作的价值主要在于传承文化和整理文献,而不是文化创新。

内容提供 编辑 图片  | Curatorlab


 往期文章 

【黑格尔】如何理解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黑格尔自否定、辩证法与绝对精神——黑格尔的三大原则

【黑格尔】黑格尔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演进

【德里达】差异、隐喻与幻觉——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解释学

德里达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德里达的语言学革命

【拉康】拉康、黑格尔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谱系学

拉康什么是俄狄浦斯情结?——拉康与“欲望的对象”

【拉康】如何理解拉康的实在界(The Real Order)?

【阿甘本】剩余价值→剩余快感→剩余时间——阿甘本的例外状态

阿甘本神圣的疯狂——阿甘本的艺术哲学

【叔本华】纯粹感知与世界意志——叔本华的艺术宇宙学

【康德】感知、理性和想象力的自由——康德艺术美学的实践

【尼采】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尼采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德勒兹】生命的本质就是无限创造——德勒兹对现代性的超越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无意识(unconscious)”与梦境解析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起源、核心与定义——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柏拉图】理性、欲望与激情——柏拉图的灵魂论

【福柯】“后政治”与“后理性”——米歇尔•福柯的批判性超验美学

【马克思】反转世界的变动——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

维特根斯坦世界的名称关系和图像性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

阿奎纳灵魂深处的完美和谐——阿奎纳与中世纪美学

莱布尼兹如何正确的说话?——莱布尼兹的“人工语言项目”

鲍德里亚终焉的倒计时——鲍德里亚与“末日幻想”

利奥塔“遗忘的能力”与“无用的激情”——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

齐泽克被“阉割”的主体性——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光谱

海德格尔西方文明的历史与命运——海德格尔的Seinsgeschichte

休谟激情、欲望和情绪——休谟的人性解剖学

奥古斯丁“自由”与“原罪”——奥古斯丁论“人”

海登•怀特“文史哲”的后现代转向——海登•怀特的Metahistory

笛卡尔“冥想”与“第一哲学”的支点——笛卡尔的“怀疑论”

理查德•罗蒂“实证主义”的贫困——理查德•罗蒂与“后现代主义”


加入哲学群请加优锐小助手




优锐研究所
优锐研究所是由斯坦福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在职学者创办的线上栏目,本栏目关注对社会、文化、艺术、城市、人工智能及留学生活的讨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