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与永久和平

文摘   2024-10-20 09:45   美国  

近日,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提问到,日本核爆受害者团体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且询问中方对此的评论。对此,毛宁表示,中方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认为建立无核武器的世界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毛宁的表态彰显了我国在核裁军问题上的一贯立场,强调了核武器对全球安全的威胁。

然而,从国际关系理论的不同视角,特别是现实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核武器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保障了大国之间的和平。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家认为,核武器在冷战期间扮演了关键的威慑角色,使大国之间避免了直接的军事冲突。这一观点的核心是“相互确保摧毁”(MAD,Mutually Assured Destruction)的理论,即每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国都有能力摧毁对方,而这种相互摧毁的可能性使得战争代价极高,从而让大国保持理性,避免了直接冲突。

这种核威慑理论在冷战时期尤为显著,特别是在美苏对峙期间。核武器不仅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也改变了国家间冲突的逻辑。1945年之后,尽管美国和苏联之间关系极度紧张,但核武器的存在迫使双方采取克制,避免了全面战争的爆发。其中最为典型的事件便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这场危机将美苏两国推向了核战争的边缘,但正因为核武器的毁灭性,双方领导人最终选择了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冲突。现实主义者认为,正是核武器的存在保障了全球数十年的相对和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MAD核威慑论的适用性越来越受到质疑。在冷战结束后的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从传统的军事对抗逐渐转变为经济、技术和文化的竞争。如今,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已不再依赖军事力量或领土扩张,而是取决于科技创新、知识生产和社会进步。核武器的作用在这种新的全球秩序中显得日益边缘化。依靠核威慑维护和平的逻辑,逐渐被知识经济驱动的全球化发展逻辑所取代。

全球化和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表明,未来国家竞争的核心将是技术革命和经济创新,而非军事对抗。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越来越数字化和虚拟化的时代。在这一背景下,战争的价值和意义被进一步削弱。理性决策者应当意识到,通过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比通过战争获得暂时的领土或资源更为重要。 

从全球治理的角度看,全面禁止和销毁核武器已成为全球安全议题中的一个关键目标。各大军事强国的核裁军努力,对于全球的长期和平与稳定至关重要。如今,全球共同利益的核心在于应对气候变化、消除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核武器的存在不仅对这些全球议题形成威胁,还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灾难。因此,任何理性的全球领导者都应认识到,核武器已经不再是保障和平的工具,而是阻碍全球进步的负担。

内容提供 编辑 图片  | Curatorlab


 往期文章 

【黑格尔】如何理解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

黑格尔自否定、辩证法与绝对精神——黑格尔的三大原则

【黑格尔】黑格尔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演进

【德里达】差异、隐喻与幻觉——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解释学

德里达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德里达的语言学革命

【拉康】拉康、黑格尔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谱系学

拉康什么是俄狄浦斯情结?——拉康与“欲望的对象”

【拉康】如何理解拉康的实在界(The Real Order)?

【阿甘本】剩余价值→剩余快感→剩余时间——阿甘本的例外状态

阿甘本神圣的疯狂——阿甘本的艺术哲学

【叔本华】纯粹感知与世界意志——叔本华的艺术宇宙学

【康德】感知、理性和想象力的自由——康德艺术美学的实践

【尼采】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尼采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德勒兹】生命的本质就是无限创造——德勒兹对现代性的超越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无意识(unconscious)”与梦境解析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起源、核心与定义——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柏拉图】理性、欲望与激情——柏拉图的灵魂论

【福柯】“后政治”与“后理性”——米歇尔•福柯的批判性超验美学

【马克思】反转世界的变动——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

维特根斯坦世界的名称关系和图像性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

阿奎纳灵魂深处的完美和谐——阿奎纳与中世纪美学

莱布尼兹如何正确的说话?——莱布尼兹的“人工语言项目”

鲍德里亚终焉的倒计时——鲍德里亚与“末日幻想”

利奥塔“遗忘的能力”与“无用的激情”——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

齐泽克被“阉割”的主体性——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光谱

海德格尔西方文明的历史与命运——海德格尔的Seinsgeschichte

休谟激情、欲望和情绪——休谟的人性解剖学

奥古斯丁“自由”与“原罪”——奥古斯丁论“人”

海登•怀特“文史哲”的后现代转向——海登•怀特的Metahistory

笛卡尔“冥想”与“第一哲学”的支点——笛卡尔的“怀疑论”

理查德•罗蒂“实证主义”的贫困——理查德•罗蒂与“后现代主义”


加入哲学群请加优锐小助手


 

优锐研究所
优锐研究所是由斯坦福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在职学者创办的线上栏目,本栏目关注对社会、文化、艺术、城市、人工智能及留学生活的讨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