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理解奥古斯丁的神学时间观,有必要进入奥古斯丁所依据的前提,以及他整个时间分析所依据的条件。在《上帝之城》中,奥古斯丁的前提至少有五个:
1.将时间的三个维度界定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情或事件。
2.将这些事物或事件的存在方式回溯到灵魂的形式。
3.事物在时间中的“通过”(事物内在的不断变化)从1和2开始,时间谓词被识别为时间模式的通过,也就是说灵魂的三种行为,每种行为都转化为另一种行为,期望转化为注意力,注意力转化为记忆。
4.凭借1、2和3,灵魂行为的持续转变与时间本身的流逝相一致,灵魂就是时间。
5.如果灵魂就是时间,那么任何基于运动的时间基础都会把自己从原则上排除。
然而,奥古斯丁没有提出任何论据来证明他的时间主张,即灵魂行为的转变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变化或运动都更值得被称为“时间”。
事实上,如果我们拒绝认同时间本身,即把时间理解为构成和表达每一个内在时间变化的三个维度的统一,以及事物、事件、事态在时间中的形成,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拒绝奥古斯丁关于时间主体化的原则,我们就不能接受灵魂的变化就是时间本身的变化。
奥古斯丁认为,我们必须支持这样一种说法,即内在的心理变化以它们发生的时间为前提,而它们本身不能构成时间的基准。或者更为确切地说,只有当时间首先被记录并与内在的时间性相一致时,期望、注意力和记忆才能声称是时间的起源。奥古斯丁说,“灵魂期待着声音的到来,并保留着已经过去的时间,它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出现”。
在奥古斯丁的神学体系中,时间是基本的“维度”,在这个维度中,“客观”现象(各种变化)和“主观”现象(心灵行为)都会展开,因此,奥古斯丁认为时间不是主观的。
但是,如果时间不是主观的,我们如何能揭示时间自己的现象学决策?是否有可能,或在什么条件之下,能在主体之外想象时间本身?如果这样的思考不意味着简单地回到纯粹的客观时间概念,那么它至少需要我们更仔细地研究时间主体化发生的形而上学视野。
内容提供 编辑 图片 | Curatorlab
往期文章
【黑格尔】黑格尔与德国古典哲学的演进
【德里达】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德里达的语言学革命
【拉康】如何理解拉康的实在界(The Real Order)?
【尼采】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尼采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无意识(unconscious)”与梦境解析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起源、核心与定义——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福柯】“后政治”与“后理性”——米歇尔•福柯的批判性超验美学
【马克思】反转世界的变动——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
【维特根斯坦】世界的名称关系和图像性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
【利奥塔】“遗忘的能力”与“无用的激情”——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
【海德格尔】西方文明的历史与命运——海德格尔的Seinsgeschichte
【海登•怀特】“文史哲”的后现代转向——海登•怀特的Metahistory
【笛卡尔】“冥想”与“第一哲学”的支点——笛卡尔的“怀疑论”
【理查德•罗蒂】“实证主义”的贫困——理查德•罗蒂与“后现代主义”
加入哲学群请加优锐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