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勒兹看来,批判哲学始终在提出一些描述性概念:批判哲学所描述的要么是现实的系列,要么是潜能的理念,要么是一切都从中产生的无底深渊。
但是,德勒兹指出:强度一耦合一共振一强迫运动、微分与奇异性、并合一内含一外展、微分一个体化一分化、发间一问题一解决等等问题,所有这些概念绝没有形成一个范畴表。
德勒兹认为,说“范畴表在原则上是开放的”是徒劳的,尽管在事实上可能是这样,但在原则上却并非如此。德勒兹同意康德的说法,范畴属于表象世界。在这个表象世界中,它们构成了种种分配形式,正是根据这些分配形式,存在按照定居的比例性规则在存在者之间被分派。
所以,德勒兹指出,哲学始终试图在范畴的对立面树立起一些不同本性的概念,这些不同本性的概念是真正开放的,它们表现着理念的经验的、多元论的意义。
德勒兹在怀特海(Whitehead)的哲学中发现了经验和理念性概念表(la liste des notions empirico-idéelles),德勒兹认为,怀特海的《过程与实在》(Process and Reality)是最伟大的现代哲学著作之一,怀特海的哲学概念被应用于幻像或拟像之上,并在多重视角下与表象范畴区分开来,就此而言,它们应当被称为幻想的(phantastiques)概念。德勒兹认为,它们是实在经验的条件,而不只是可能经验的条件。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作为不大于被约束者的条件,它们重新统一了感性论的两个部分,也就是在康德哲学中被割裂开来的经验之形式的理论和作为实验的艺术作品的理论。
然而,德勒兹认为,这一方面还不足以让我们确定上述两类概念本性上的差异何在。这是因为,这些概念类型支配着那些区别分明、无法还原、互不相容的分配,与范畴的定居分配对立的是由各种幻想的概念施行的游牧分配。
在德勒兹看来,这些幻想的概念既不是范畴那样的普遍之物,也不是作为范畴在表象中应用于其上的杂多,它们是空间与时间的复合物,而且它们无疑是可运送的,但条件是要强加它们自己的风景,或是在它们暂时停留的地方定位。同时,它们也是一种本质的遭遇的对象。
实际上康德已经预感到了这样一些概念:它们既不可被还原为概念之普遍性,又不可被还原为此时此地的特殊性,而是具有着想像力的幻想性质。如果综合是对此时此地的杂多的综合,如果综合或范畴的统一性是对任何可能经验进行约束的连续普遍之物(universels continus),那么图型则是这样一些先天的时空规定,它们以间断的方式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运送地点与瞬间的实在复合物(complexes réels de lieux et de moments)。正如德勒兹所说,如果康德式图型不再从属于范畴的话,它便可以产生根本性的飞跃,可以朝向一种差异性理念的构想进行超越。
内容提供 编辑 图片 | Curatorlab
往期文章
【德里达】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德里达的语言学革命
【拉康】如何理解拉康的实在界(The Real Order)?
【尼采】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尼采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无意识(unconscious)”与梦境解析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起源、核心与定义——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福柯】“后政治”与“后理性”——米歇尔•福柯的批判性超验美学
【维特根斯坦】世界的名称关系和图像性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
【利奥塔】“遗忘的能力”与“无用的激情”——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
【海德格尔】西方文明的历史与命运——海德格尔的Seinsgeschichte
【海登•怀特】“文史哲”的后现代转向——海登•怀特的Metahistory
【笛卡尔】“冥想”与“第一哲学”的支点——笛卡尔的“怀疑论”
【理查德•罗蒂】“实证主义”的贫困——理查德•罗蒂与“后现代主义”
加入哲学群请加优锐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