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性爱论集中在《会饮篇》中,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方面,它是回答在希腊文化中内在于男人与男童关系之中的一种有争议的方式,也就是给予作为快感对象的男童以什么身份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苏格拉底的回答只是比在各种有关爱情的“争论”中可能提出的回答更加复杂和精致,或者说比在色诺芬的著作中以苏格拉底的名义提出的回答更为具体。
柏拉图是通过从被爱个体的问题转到对爱情本质的探讨,来解决快感对象的困难,柏拉图通过这种方式把爱情关系塑造成一种与真理的关系,进而把这种关系一分为二,把它们纳入被爱者与求爱者之中,并且颠倒了年轻人的角色,以便让他们爱上通晓真理的导师。
在此意义上,评论家往往说柏拉图解决了阿里斯托芬的寓言提出的挑战,柏拉图说明了爱情如何能够在相同的情感中既表现出爱慕男童(paiderastes),又显示出钟爱友谊(philerastes)。在柏拉图的高尚爱情的实践中,让求爱者与被爱者之间的关系一直困难重重的不对等、差距、抵制与逃避,不再有存在的理由,它们可以根据一种完全不同的感情、采取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和制定一种不同的游戏来发展自身,在柏拉图看来,这就是通晓真理的导师向男童传授智慧的途径。
但是,柏拉图的性爱论进一步引入了真理的问题,把它作为爱情关系中的根本问题。这是《会饮篇》的另一个侧面,而且它采取的方式完全不同于在快感享用中用逻各斯来控制欲望的方式。求爱者的任务就是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柏拉图对阿里斯托芬挑战的回答改变了阿里斯托芬的质疑,个体在另一个人身上寻找的,不是他自己的另一半,而是与他的灵魂结合在一起的真理,因此,在柏拉图看来,个体应该做的伦理工作就是毫不松懈地坚持这一作为他的爱情的隐蔽支柱的东西与真理的关系。于是,我们就能明白柏拉图的反思,他力图摆脱通常围绕恋爱对象及其地位提出的质疑,从而对以求爱者及其能够掌握的真理为中心的爱情提出质疑。
最后,柏拉图展现的苏格拉底的性爱论提出了爱情讨论中各种常见的问题。柏拉图的目的不是要界定什么样的行为才能恰当地维持好恋爱双方互动的平衡,一方面被爱者不让对方轻易得手的时间要足够的长,另一方面求爱者提供的好处要弥足珍贵。相反,柏拉图试图确定求爱者的爱情将通过何种感情、何种努力与何种作用才能最终确立它与真理的关系。柏拉图不再想一劳永逸地划出一条界线,让人能够区分出高尚与可耻,而是力图描述通向爱情自身本质的道路。
《会饮篇》与《斐德罗篇》提出了这种从一种以“求爱”实践与被爱者的自由为基础的性爱论向一种以求爱者的禁欲和共同的真理通道为中心的性爱论的过渡。因此,在有关快感享用的反思中,柏拉图质疑的是快感及其冲动,柏拉图认为,人应该通过自我控制来确保恰当地使用快感。
内容提供 编辑 图片 | Curatorlab
往期文章
【德里达】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德里达的语言学革命
【拉康】如何理解拉康的实在界(The Real Order)?
【尼采】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尼采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无意识(unconscious)”与梦境解析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起源、核心与定义——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福柯】“后政治”与“后理性”——米歇尔•福柯的批判性超验美学
【维特根斯坦】世界的名称关系和图像性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
【利奥塔】“遗忘的能力”与“无用的激情”——利奥塔的“后现代状况”
【海德格尔】西方文明的历史与命运——海德格尔的Seinsgeschichte
【海登•怀特】“文史哲”的后现代转向——海登•怀特的Metahistory
【笛卡尔】“冥想”与“第一哲学”的支点——笛卡尔的“怀疑论”
【理查德•罗蒂】“实证主义”的贫困——理查德•罗蒂与“后现代主义”
加入哲学群请加优锐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