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修行,不过修的“低处”

文化   文化   2024-11-10 21:43   浙江  
所谓低处,即从人到魔的边界值。
而是人还是魔,都是具有指向性的,即个体在何处突破边界值,很多时候,就成为了他者对其是人还是魔的主要判断依据。
如果可以轻易突破边界值,那么,就可能成为为众人所指认的魔,人人喊打。反之,则仅仅可能会成为极少数个体所指认的魔,进退不得。
前者,我们经常称之为见利忘义、恩将仇报、以怨报德、睚眦必报之徒;后者,则可能是老谋深算、隐忍深沉、工于心计、冷漠嗜血、高深莫测之辈。
但无论是哪一种,实际上都仍然在某种“低处”的范畴内。有低处,就有软肋。只是,不同程度的软肋,所呈现出来的面目不同罢了。因此,要看清一个人的真面目,最终还得摸到他的“低处”。
一个人对世间的包容度有多大,对世间的慈悲心有多少,对利害取舍的格局有多大,最终,都会在他的“低处”暴露出来。
比如,有人可以为一点点利益就大打出手,那么,这个人的低处就是这一点点的利益,因此,必是见利忘义,格局狭小之徒。而有的人却可以散尽千金,淡泊江湖,因此,在利益之处,便无低处。
说到底,所谓的低处,即着相深浅。修低处,即修掉相之魔障。

01
一个人的低处,即为其最大的人性变量。
促使个体暴露低处的,必定是其人性中最大的弱处。所谓弱处,即着相之处。着相越深之处,便越可能是其低处。
世人有个通病,总是喜欢追高,认为站得高高的个体,才是可以学到捷径之处。也正是这种对便利现成捷径的渴望,才把那些站在高处的个体塑造为了神。于是,高处的人越高了,而低处仰望者的仰望就变得更加的孱弱了。
而事实上,很多人的低处,都是用高处的光环来遮挡的。因此,只要没有能伤到高处光环的处境发生,低处就始终是个秘密。
也就是说,高处是可以通过很多种修饰来达成的。而低处,一旦触发的处境生成,那是极少有可能进入修饰层面的。
因为,低处,本质是以撕裂一切修饰而存在的。它是以某种处境压力的形式,挑战个体的一切修饰,一切伪装,以直击个体最深的着相之处下刀子,而后把个体从人到魔的边界划拉了出来。
这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也是一种抽筋扒皮的人性对弈,只有经过这个过程,才可以叫看清了一个人。否则,那个人始终是在某种程度戴着面具的。
而人性的复杂性之一,也就在于每个个体人性的低处是不一的。之所以有人对人性失望了,就在于其碰到的“低处”,实在是出离了常识。

02
低处一旦摊到了台面,也就意味着原本的关系模型崩毁了。
事实上,一切的关系模型都不可能是纯粹的。一切的关系模型,都是建立在某种暂时的共识之上的。
所谓暂时的共识,即一切的共识都是基于某种特定处境而形成的,其中既有共识,更有博弈,因此,是一种利弊权衡下的妥协与合作。
说白了,一切的合作,背后必有妥协。只是,在语义表征上,合作是指向共同增量的,而妥协则是指向一方对存量的出让的。
但是,无论是哪种表征,最终构成的都是一种关系模型。只要关系模型形成的处境不变,那么,彼此用于达成关系模型所隐藏的那部分最真实、最赤裸的东西,就会被遮挡起来。
这就像人们所说的变脸,如果约束其脸面的处境不变,那么,变脸就基本不会发生。一切的变脸,都是基于约束处境变了。
而大家对变脸的接受程度,则取决于处境的变化程度。处境发生一点点变化就变脸的,往往被唾骂为小人。处境发生巨大变化,仍能不变脸的,往往就被称为是高手。
而所谓小人,不过是心相太多太重。而所谓高人,则是对相有了一定的洞察,对一般的相已经免疫,也不足为道罢了。

03
因此,所谓的藏得深,沉得住气,都指向的是一种对世相的洞察程度。
越能以俯视姿态睥睨世相者,其低处越不可捉摸,甚至已经无所谓低处和高处了。而越是以处境之变为变者,越是心随相转者,那么,其人性变量就越多,于是,低处也就越多了。
低处越多,而又越容易被激发摊到台面者,如若不能以处境挟制,又无力掌控处境以役之者,当敬而远之。

◆◆◆ 无相楼书单 ◆◆◆

看透股市,赚到钱的,都是逻辑高手(无相楼第3期书单)

窥破权力逻辑,才能捕捉到最大的“变量”(无相楼第2期书单)

修行路上,必读的5本书(无相楼第1期书单)

侵权声明:凡无相楼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尤其包括转为语音后,以视频形式发布的,一经发现,无相楼必追究其侵权责任。

无相楼
诸相非相,世无定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