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解释”,强者制造“解释”

文化   文化   2024-10-31 22:19   北京  
解释,是一种被动行为,背后隐含的是一种基于对方力量压力所采取的博弈策略。只是,当把解释作为一种博弈策略的时候,往往就意味着,解释者已经对对方力量进入到了一种忌惮状态。
凡是需要解释的,往往是解释者的行动已经引起了对方的质疑、误解,甚至是冲突,是进入到了一种对对方可能采取行动的某种成本的考量之中。即,如果不解释,或者解释不成功,那么,对方可能采取的行动,都会给自己带来某种较大的成本支付。
因此,解释,就成为了一种消解对方行动的成本最可控的方式。只是,越是内核匮乏者,越是对形势缺乏洞察力者,越可能在解释的过程中暴露出自身真实的实力。
于是,在兵家看来,解释,是一种风险极大的策略。解释不当,解释过头,解释不到位,都可能让对方彻底看清自己的虚实。因此,兵贵以秘。
在处世而言,越是解释者,越是弱者,或者说,越解释,越可能使自身成为弱者。所谓强弱,皆为对比。而对比,皆来自于所呈现出来的要素。强,或弱,都是审视者对这些呈现出来的要素进行关联和解读的结果。
而解释,就像为对方给出了一个审视自己的缺口。所谓言多必失,指的往往是那些不经意间暴露出来的要素,被审视者给捕获了,并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叠加关联,解读出了某些本该隐匿的漏洞。
于是,越是强者,越是会创造处境,让对方不停地解释。就像谈判,说得越多的,往往越坐不住,底子越虚。

01
凡是解释,必定处于压力处境中。
而这种所谓的压力处境的程度,则取决于个体对处境的洞察能力。洞察能力越差,对处境局势的了然程度就越低,因此,对处境给出的压力就会进入放大状态。对压力处境越是放大,越容易露怯,于是,就越容易进入到解释机制。
解释,表面看是一种和平机制,即以可能的措辞策略,为自己的行动辩解,而深层意味上,则是一种对对方的忌惮,希望以这种主动的和平机制,换取对方的谅解,或者是希望对方能根据新给出的信号,重新预判双方的能量处境。
而对方是否会接受这种暗示,也取决于对方的洞察力。越是强大的对手,越会设计出某些压力处境,让对方陷入到解释的策略之中,从而获取更多有效的信息,于是,越解释,越容易成为对手俯视的猎物。
反之,越是不够强的对手,就越会进入到解释的表层信息中,认为对方是在给台阶,是在示好。如果解释的内容中,还掺杂一些允诺,那么,解释作为一种博弈策略,也就达成了目的效用,即,大家都可以免于更大的成本支出。
因此,要判断一个个体的能量,很多时候是可以看他在压力处境中的行动策略的。往往越是陷入到解释策略的,基本越是内核能量较低的。

02
不轻易做解释,才能形成有效的压力处境。
越是强者,越懂得解释作为一种博弈策略,必须基于对局势的深刻洞察,即了然构成彼此强弱的要素,是以何种形态存在的,彼此可能构成怎样的比较变量,就像田忌赛马,实际上就是一种对要素格局的调整,使要素比较进入到另一种变量模型中。
因此,以什么样的姿态解释,以什么样的话语解释,在什么样的处境中做什么样的解释,等等,就都构成为了不同的变量模型。在不同的变量模型中,所能给出的关于处境的信息,是不同的,于是,最终给到对手的压力模型也是不同的。
对局势越具洞察力的个体,往往越能在局势处境中,找到切入口,或者让对手陷入到被动解释的更进一步的妥协和自我暴露中。或者以自身直切要害的解释机制,给对手制造更强大的压力模型。
因此,那些不轻易采用解释策略的个体,总是基于两方面的考量:
一方面,是基于对局势的审时度势,是一种俯视姿态下的静观,说到底,是一种全然在胸的掌控感。
另一方面,则是深谙解释之道,要么是弱者的捉襟见肘,手足无措,底气不足;要么是强者的步步为营,请君入瓮,是一种攻心策略,更是一种制造压力模型的有效途径。

03
因此,解释策略,从来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机制,根本的是一种能量机制。一如所谓的解释权,总是是与话语权孪生的。
有话语权,才有解释权,这背后隐含的仍然是一种能量机制。有足够的能量,才能占据话语权。而话语权的底层逻辑,实际上就是根基于对局势的深度洞察之上的。
于是,有话语权者,才能进入到有效的解释机制中,以不解释,或者有设计的解释,以制造强大的压力模型。


◆◆◆ 无相楼书单 ◆◆◆

看透股市,赚到钱的,都是逻辑高手(无相楼第3期书单)

窥破权力逻辑,才能捕捉到最大的“变量”(无相楼第2期书单)

修行路上,必读的5本书(无相楼第1期书单)

侵权声明:凡无相楼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尤其包括转为语音后,以视频形式发布的,一经发现,无相楼必追究其侵权责任。

无相楼
诸相非相,世无定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