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远离不懂“隐性成本”的人!

文化   文化   2024-10-09 15:29   浙江  

一切冲突,都必然生成成本。

冲突,分为理性冲突和非理性冲突,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对成本进行了有效计算,或者是,是否有能力计算成本。
前者,决定了个体是否有成本意识。如果有成本意识,但不能进入有效计算范畴,那么,成本对于行动的指导作用仍然不大。而如果完全没有成本意识,那么,一切的行动就可以归为是非理性行动,于是,冲突的可能性就急剧上升。又因无成本意识,于是,冲突就必然呈现出非理性特征。
后者,考察的是个体对成本的计算能力,也就是计算的有效程度问题。成本计算有效程度越高,往往越能对行动提供理性依据。即使是陷入到冲突之中,也仍然是一种基于有效计算的理性冲突。
也即,理性冲突的形成,一方面是基于对行动成本的有效计算,另一方面是基于对冲突所能带来的收益的有效计算。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一般情况下,支撑行动的依据就不成立了。如果后者大于前者,那么,所谓的理性冲突就达成了。
为什么对于冲突而言,必须要进入到有效计算范畴?
根本的是,一切可能的利益变更,都必然地要基于可能的冲突。而由冲突到平衡,本质也仍然是一种基于成本计算的利益妥协。

01
于是,必须首先避免向下的冲突。
向下的冲突,本质是成本阈值不对等。这个成本阈值,在呈现形式上,既包括实际成本,更包括隐性成本。而在计算权重上,则呈现为对成本本身的偏好。
从群体属性观察,会发现越是往下的群体,越容易体现为对实际成本的偏好。在计算成本层面,往往只是对实际成本的计算,而缺乏对隐性成本的计算。很多时候,更会选择以无底线的隐性成本来换取实际成本。
所谓实际成本,即看得见的以价值为衡量的成本,比如金钱、生命等。所谓隐性成本,即看不见的,或者是难以察觉的损耗性成本,比如心理成本、时间成本、对冲成本、社会成本等。
从冲突成本来看,看得见的成本,往往是可以迅速进入计算层面的,而看不见的成本,则往往取决于当事人的综合认知水准。因此,越向下,对隐性成本的触觉就越弱。而就冲突成本而言,很多时候看得见的成本往往只是冰山一角,而那些看不见的成本,才是耗损最大的成本。
一旦冲突是向下的,那么,就必须做好隐性成本可能被无限叠加的可能。

02
隐性成本的叠加,始终与实际成本的匮乏有关。
之所以说越往下的冲突,越容易叠加隐性成本,就在于越往下的群体对于能够支付的实际成本的匮乏。实际成本越是匮乏,越容易陷入到对实际成本的放大之中。
因此,向下的冲突,其风险巨大,就在于无法估量对方对这种实际成本的放大程度。比如,某种冲突,在不那么匮乏的一方看来,不过是支付一点点成本,但对于处于匮乏状态的一方来说,就可能是这一点点的十倍,甚至百倍。
正是基于对这种冲突成本阈值的悬殊计算,就一定会促使匮乏一方不断采取行动,去加剧,或者拉长冲突时间,或者以两败俱伤的方式,升级冲突。而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就在于越向下的群体,越缺乏计算隐性成本的能力,或者说是根本没有起码的对隐性成本的认知。
因此,就会看到有人为一点蝇头小利斗得头破血流,为了一点津贴面红耳赤搞内耗,更有为了避免支付某种行为成本,而不惜刀兵相见。说到底,这些个体的行动,已经进入到了对实际成本无限放大的非理性行动依据之中。而这种非理性行动背后,隐藏着的实际上就是实际成本的匮乏,导致了对隐性成本的无知贬值。
于是,一切触及实际成本的冲突,都可能让他们迅速以毫无底线的隐性成本,来作为还击,或者是通往两败俱伤的最佳手段。
而对于非实际成本匮乏者而言,隐性成本往往更有价值,对他们往往也更具杀伤力。

03
就群体区分而言,有一种一针见血的区分路径,就是成本计算模式路径。
在计算路径的形成过程中,往往隐藏着个体长年累月之下的习性模式,也隐藏着对环境的分析判断能力。
对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而言,最终都将体现为一个个的决策。而每一个决策背后,最核心的就是对成本的认知。
比如张良遇老人,面对一次次的无礼要求,张良的行动决策里,其实隐含的是张良的能忍。而忍的背后,不过是上去打一顿无礼的老头,并不能获得任何收益,反而可能给自己追加成本。而顺应的决策,不过是既然不顺从的行动,没有好处,那么,顺应大不了也就无收益,但被追加成本的可能性相对小多了。
而忍,本就是一种向下的姿态,是能干,却不干,是收敛锋芒,同时,也是一种理性计算成本后的行动决策。
于是,智者,都选择先让路。



◆◆◆ 无相楼书单 ◆◆◆

看透股市,赚到钱的,都是逻辑高手(无相楼第3期书单)

窥破权力逻辑,才能捕捉到最大的“变量”(无相楼第2期书单)

修行路上,必读的5本书(无相楼第1期书单)

侵权声明:凡无相楼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尤其包括转为语音后,以视频形式发布的,一经发现,无相楼必追究其侵权责任。

无相楼
诸相非相,世无定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