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路径,即资源流动路径。只有跟着资源路径走,才能接近资源,才能有介入资源的机会。因此,但凡越是富有之人,都是越接近核心资源的人。
任何系统,其路径结构的主干道,永远流着的是核心资源。而分支结构,都是围绕着这些核心资源生成的。有主干道,就必有分流支道,因此,能看懂点路径设计的人,都必会竭尽全力去靠近主干道。而被定义为穷人的个体,本质是其不在路径之中,或者说是找不到路径的人。而这种定义本身的生成,也正是路径设计的结果。因此,路径设计,究其属性而言,一是达成资源流转系统的清晰性,二是为分层提供某种标准。前者,是生成一种可俯视的管理模式,因此,无法避免设计者的偏好;后者,则是为此种管理模式,提供依据和论证要素,即使得这种路径设计获得一定程度的正当性。基于此,能看懂路径之人,往往对进入路径的信息要素极为敏感。因为,一种信息要素介入到某种路径中,一定是为某种资源流动作正当性辩护的。而不懂路径,或者根本无法靠近路径者,实际上就很大可能会陷入到某种的匮乏的循环往复之中。所谓利益模型,即资源在一定的路径闭环的系统中,达成所谓“各得其所”的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在模型中,资源流动的路径是可以闭环的。所谓闭环,即可以达成循环模式,也就意味着是一种可能的增量模型。因为,只有增量模型,才可能不断维系“各得其所”的相对平衡状态,从而,其中成员才可能容忍此种模型进入循环。基于此,一种路径设计是否能持续有效,就取决于是否能进入到持续的增量效应。只要有持续的增量效应,那么,即使此种路径设计本身存在着某些分层,某些偏好,但是,既然能进入流转,就说明,它起码保证了某种程度的“各得其所”。但是,没有一种路径是能不断产生增量的,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路径结构的分层,必然导致偏好的不可消除。只要偏好增长,那么,不同路径结构的个体间的相对差异就会不断放大。另一方面是资源利用效用问题,必然会进入到某种瓶颈,也就是说,利用效用始终会放缓,始终需要时间去等待迭代,而这个期间,就是从增量走向存量的过程。这个过程,类似于有效需求不足,或者是经济滞胀,无论哪种,其实都会无限放大结构差异。于是,看懂路径的人,都明白,增量时期,只要与路径搭点边,多少都能分点吃的。但在存量时期,那么,资源一定会被高度集中,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找到主干道。富人最看重时间成本,一种是资金周期成本,一种是个人迭代时间。前者,关系到资金利用率问题。如果周期很长,那么,就必须深度计较回报比的问题。要不然,就是利用效率极低。而后者,则是个体认知的迭代周期,或者说是不断积累更新有效信息的时间效率。对于系统路径的运转而言,归根结底,是有效信息在起作用。所谓有效信息,即与路径结构和资源分布有关的信息,包括路径设计意图,结构依据,资源等级信息,资源路径解释,以及资源流动方式等。任何系统路径,要进入到有效的运转之中,就必须建构起一套信息描述和解释范本。能获取到描述信息的个体,只是知道了有这些路径信息的存在,但是,绝大多数个体很难进入到有效解读范畴。而能获取到核心解释范本的个体,则有可能进入到深层路径之中,最终以有效信息,完成个体自身认知的迭代。而穷人之所以会进入到某种循环路径,一是传承模式下生成的穷,本身意味着与资源路径的距离;二是在现实处境中,往往需要把几乎所有的有效时间都用于解决生计。这种处境,会因解决生计的程度,而形成相应程度的循环模式。也就是说,越需要花费更多有效时间来解决生计的,就越陷入到循环往复的重复劳动中,于是,就越不可能进入到有效观察、思考、总结、批评等,这些能够促使认知升级的创造性境遇中。因此,要想让个体持续进入到某种路径之中,最彻底的办法就是剥夺其观察、思考、总结、批评等类似的有效时间。也就是用一种路径机制,深度捆绑个体,从而促使个体进入思考力钝化,或者是没有时间思考的的处境中。于是,有效信息,即使放到了他们的眼前,也仍然不构成为任何信息了。世间一局,不过是人多了以后,资源就稀缺了。人越多,资源越稀缺,于是,就越匮乏了。而路径设计,不过是作为一种博弈的结果,以可能的说服力,进入到“各得其所”的处境之中。但是,凡是路径,都是暂时的,都需要不断的信息叠加,来不断进行自证力的升级。只有这样,路径才能继续转下去。而一切的信息叠加,实际上就藏着资源流动路径的一次次微调。而调整,必有机会。◆◆◆ 关于阅读书单 ◆◆◆
窥破权力逻辑,才能捕捉到最大的“变量”(无相楼第2期书单)
修行路上,必读的5本书(无相楼第1期书单)
侵权声明:凡无相楼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尤其包括转为语音后,以视频形式发布的,一经发现,无相楼必追究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