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高能的决策,其含金量越高,其中计算的价值路径就越多。而所谓高能,即在可能的价值路径中,能迅速地捕捉到核心价值路径。
因此,真正够得上决策的,必然属于价值路径范畴。凡是不能构成为价值路径的所谓的决策,只能是某种情绪反应,或者仅仅是自以为的理性计算结果。决策,表面看是一种主体行为,是不可避免地要掺杂个体主观性的主谓结构。而深一层看决策,即抉择策略。抉择,是一种基于对客观形势的计算过程;而策略,是基于客观计算而选择的行动模式。因此,决策,本质上是一种客体行为,即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基于此,决策,才能与价值路径形成对照。因为,一切价值路径,从来都只是一种冷静地价值评估与可行性操作的论证范式。没有经过冷静评估的价值,一定含有修饰和遮蔽的成分,因此,与其伴生的可行性操作模型,必然就不得不进一步地去修饰和遮蔽那未经冷静评估的伪价值。这或许也是形成很多路径悖论的要害之所在。评价决策高低的,永远是价值指数。当兑现的价值指数不行,那么,无论决策的宣言多么动听伟大,都不能掩盖决策的低劣,要么是形成抉择过程中的计算不行,要么是抉择计算结果的实际操作不行。总之,当最终的价值指数不行,就必定会形成对决策的清算。也就是说,无论是谁做出的决策,最后没有实际价值做支撑,都必然形成反噬。因为,决策之所以是决策,其指向的始终是一种增量系统。不是指向增量系统的决策,不是决策,而是偏好路径。偏好路径越是占据了主导地位的,其对客观形势的计算,就陷入到狭隘,以及可能的明知故犯,即所谓的修饰和遮蔽就生成了。修饰,即强调或放大符合偏好路径的那部分计算主体,一方面放大了该部分计算的效用,以及在构成整体决策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起到了转移视线的作用。于是,这种强调或放大,就成为遮蔽之一种。另一种遮蔽是不计入计算范畴,边缘化,或者索性无视化,以达成对计算全面性的遮蔽。而遮蔽的另一种称谓,是误差或遗漏。而此种称谓,是可以以小博大的。在偏好路径的挟持下,其“策”的部分,就不得不进入到被裹挟的境地。于是,直到价值指数反馈的到来,这中间已经经历了巨大的存量消耗。并且,这种消耗,很多时候是能摧枯拉朽的。于是,越是高能的决策,越会以直指核心价值路径的方式,以增量来给和光同尘,让一条可能的道。这或许是人类目前为止所能践行的最好的路径之一了,甚至,没有之一。之所以是直指核心价值路径,是必须把核心路径的达成之路,尽量缩短。越是核心的价值路径,其关涉的利害越大。利害越大,而路径越长,那么,其中的变数就越多。因此,缩短路径,本质是缩短核心价值被计算的可能节点。任何一种价值体,被计算的层次越多,越繁复,那么,其被修饰和遮蔽的可能性就越多。而越是缩短路径,越体现了决策者的意图,其中可能参与的决策意图,就被排他化了。没有参与路径,其接近价值的可能性就被最大程度地消解了。即使以可能的方式置入了决策意图,其成本也将以不可控的方式增加。正是因为核心价值路径的达成,消解掉了其它可能的参与意图,因此,非核心价值路径的参与路径就往往需要进入到可能的某种层面的路径繁复性,即形成可能的修饰与遮蔽的转移。对于个体决策而言,越是涉及大利大害的,越要以核心的利,去平衡其中的害。而在核心价值之外的东西,往往需要的是一种底线原则,即不使其害大利,或者不使其生大利,即处于一种可容忍的范畴之内。很多个体的决策,之所以不能构成为真正的决策,就在于两点:其二、是看到了核心价值,却缺乏处理参与路径的能量,也即以可能的和光同尘的操作模型,来确保核心价值增量路径的实现问题。毕竟,一切核心价值的所在之处,必然有最多的参与意图。
◆◆◆ 无相楼书单 ◆◆◆
看透股市,赚到钱的,都是逻辑高手(无相楼第3期书单)
窥破权力逻辑,才能捕捉到最大的“变量”(无相楼第2期书单)
修行路上,必读的5本书(无相楼第1期书单)
侵权声明:凡无相楼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尤其包括转为语音后,以视频形式发布的,一经发现,无相楼必追究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