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足够深,才能懂的“扎堆”艺术

文化   文化   2024-10-15 15:52   浙江  

扎堆,本质是一种对群体行动的选择,即把个体的行动融进群体行动之中,从群体行动中获取力量。

有时候,世人把这种获取力量叫狐假虎威。有时候,也把这种行动策略叫做借力借势。最终,该如何评价,仍然取决于个体最终是否还能回到个体本身。
也正是基于这种评价的分化,扎堆就有了艺术层次之分。最次的叫弱者的外求;次一等的叫共同需求,叫守望相助;高层次的叫扎堆的处理艺术。
于是,扎堆,在弱者的眼里,是避难所,而在强者的眼里,却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策略。弱者越是扎堆,越可能陷入到某种预设的轨道之中。强者越迎合扎堆,那么,扎堆越可能只是一种可控的策略。

01
越是强者的扎堆,越可能是在达成某种策略机制。
而这种策略机制的等级,取决于扎堆者所面临的收益与风险比。收益越高,往往风险就越高。这种风险来源于资源的相对高度集中,必然会导致相对较大规模群体的争夺。
于是,越是高收益,如果没有相应的自保能力,那么,就越趋向于寻找可能的同类力量形成同盟。在兵法上就形成犄角之势,守望相助。
而要形成这种扎堆的个体,往往是其自保能力与所处的受益等级不能匹配,因此,这种扎堆,说到底是一种类似收益等级群体间,对彼此处境的清醒和默契。最终,这种扎堆就有了一种权力策略的意味,即在可观的收益等级基础之上,借助规模力量,从而升级讨价还价的能力。
这种扎堆,有一个显著的软肋就是,如果外界没有变量挑衅或者威胁时,就一定会进入到内耗,这是由扎堆个体的属性决定的。
而真正高明的扎堆艺术,则是把扎堆处理为一种可控的策略。要达到这种层面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能俯视资源系统,了然资源路径,也即了然哪里可以有效形成旋涡,哪里不过滩涂。
第二、能辨识群体属性,了然群体需求,也即为实现可能的迎合,或者挑衅,最大限度地节省成本。
只有达成这两个条件,才可能把扎堆引进为一种高效用的策略机制。此种以扎堆为策略的机制,有时候叫管理,有时候也叫权力机制。

02
越是弱者的扎堆,越可能使弱者更弱。
这是一这种很残酷的处境,却有着无法更改的基因硬伤:
第一、越是弱者的扎堆,越是因为匮乏,因此,扎堆是一种索取的可得的路径。这与强者的扎堆,是讲究价值匹配和价值交换,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因此,弱者的扎堆,实际上就是索取者的扎堆,于是,一定会出现向下的挤压。因为匮乏,于是,一点点的利益都可以被放大为是一种昂贵的稀缺。
第二、匮乏,不仅是外在的匮乏,更多的是内在的匮乏。或者说是内在的匮乏,决定和延续了外在的匮乏。
于是,匮乏者的扎堆,就会慢慢形成一种类似黑洞的匮乏之境。但是,事实是,其中的每个个体却都有着强悍的能量,他们不停地评价着,无休止地讨论着,甚至争辩着,最后,其根据他们评价、讨论、争辩的等级,就有了不同的等级。
于是,只要这种扎堆,通过其各种可能的内生的竞争模式,而产生某种力量体,那么,就只要与这种力量体达成共识,也就意味着,这种扎堆已经进入到了他者的扎堆策略机制里了。
任何弱者的扎堆,要使其进入到策略机制,就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此种扎堆是否已经形成鲜明的群体属性,即其群体过滤性要极好。
第二个问题,在群体过滤性极好的前提下,才能形成适配度较高的迎合,或者是挑衅,并且,只有这样,才能达成成本最小化,效用最大化。
一旦弱者的扎堆成为某种策略机制的一环,那么,也就意味着,这种扎堆已经进入到可计算的范畴,于是,可控。

03
扎堆,一直以来是个贬义词。而之所以赋予其贬义色彩,根本的是基于弱者的扎堆,是一种淹没个体,传染低智的行动模式。
而一旦把扎堆引入到策略机制的范畴,它就进入到了一种开阔的视野之中,其是褒是贬,取决于基于此所生产的策略机制,是褒,还是贬。
这个世界有个很吊诡的事情,就是策略手段所达成的贬义的目的,其罪名总是要让描述策略手段的词汇来承担。
不得不说,这里面也有了一种避重就轻,断章取义的嫌疑了。



◆◆◆ 无相楼书单 ◆◆◆

看透股市,赚到钱的,都是逻辑高手(无相楼第3期书单)

窥破权力逻辑,才能捕捉到最大的“变量”(无相楼第2期书单)

修行路上,必读的5本书(无相楼第1期书单)

侵权声明:凡无相楼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尤其包括转为语音后,以视频形式发布的,一经发现,无相楼必追究其侵权责任。

无相楼
诸相非相,世无定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