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强者:先“拿起”,再“放下”

文化   文化   2024-11-20 16:06   浙江  
所谓拿起,即入局,因此,必然经历过对局的捕捉、审视、洞察,以及不同程度的躬身入局。而真正的拿起,最终是以对局的了然和进退取舍为终结的。
越是深入局,越是了然局之利害,越是以智慧取舍,越可谓上乘质量之“拿起”。而越是以智慧入局者,方越能达至真正的“放下”之境。
没有拿起,而言放下,是坐井观天阔;拿起一星半点,就言放下,不过是跑龙套,莫名其妙热闹一场,以为已经轰轰烈烈了;而一边拿得高高的,挖空心思要再多拿点,却一边做着放下的排场,那不过是欺世盗名,人心不足。
说白了,这些都是玩的聪明机巧。而一切的聪明机巧,不过是着于相,欺于相,离放下还有着一段“修”的距离。
因此,所谓先拿起,再放下,不过是在拿起中修。修的果如何,便是放的次第。

01
拿起的姿态,即入局之高下。
入局之高下,最终要归结到个体对所谓局的捕捉能力,审视能力,洞察能力,最终给出如何入局的解决方案。
在这一整套入局的解决方案中,始终将以赤裸裸的手段路径,暴露出个体对局的了然程度,以及自身与局交手的诉求高低。于是,要判断一个人的入局姿态,不妨观察他对局的指认情况,以及其表现出的诉求点。
而对局的了然程度,往往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是对所谓局的要素捕捉情况,即是否能看到所谓的局。
很多个体看到的局,很多时候,可能仅仅是基于自身狭隘视角,或者狭隘诉求之下的主观建构。而这样的局,不是局,而是一种因自身诉求受到阻碍后而形成的想象。这种想象,很多时候是带有“被害”处境嫌疑的。
因此,捕捉局的能力,是指能捕捉到构成局的核心利害要素。越是能捕捉到核心变量的个体,越能真正进入到客观之局。
二是对局的审视和洞察能力,即能剥离局的表象的能力。
捕捉到客观局,即个体已经能把自身的诉求与局剥离开来了。否则,个体就永远困在那芝麻点大的利害得失里了。
而对局的审视和洞察,则是介入到了笼罩式处境的核心秘密之中,要把局的来龙去脉捋清,然后,看见局的可能的破绽和最为坚硬的部分。
三是根据破绽和坚硬的部分,给出躬身入局的路径依据,以及计算“能拿”的部分和“不可拿”的部分。
“能拿”的,是局的破绽给的;“不可拿”的,是的最坚硬的部分焊死的。

02
只有拿过“能拿”的,没拿“不可拿”的,才叫“入修”,于是,才可言“放下”。
拿到“能拿”的,即谓有效入局,因此,必然包含三个层面的对局的洞达。
第一个层面,是对真正的局的有效捕捉,也就是说能以审视者的姿态,去观察和捕捉处境的核心变量。
第二个层面,是对自身诉求与局的利害格局,经过了有效的对比参照,并进入到对“能拿”和“不可拿”部分的边界的计算。
这个层面,是从游戏规则层面,以及尽可能的变量建模中,在理论层面形成一种解决方案,或者叫路径模型。
第三个层面,是路径的实操,即躬身入局,践行路径模型。在践行中,根据可能的变量,修正模型,但始终对“不可拿”的部分保持警惕和敬畏,而对“能拿”的部分,秉承进退原则。
而拿到“能拿”的个体,往往也是对“不可拿”了然于胸的。
在拿到“能拿”的,又能把“能拿”的放入到更宽泛的进退取舍的维度内的,一般已经是入局高手。而在“不可拿”的可以被拿的时候,仍然能不拿,则必为高人。
于是,拿到“能拿”的,是手段;不拿能拿的“不可拿”的,则是智慧了。

03
正因如此,先“拿起”,是谓见相、入相、证相;而“放下”,则是证相之后的了然,是一切如其所是,一切皆是人心因果的造作。
于是,一切的局,拆解开了,不过两种东西:
一种是基于利害权衡所不断建构、演化、沉淀、叠加、变形后呈现出来的制度和文化。这个层面的东西,提供的是笼罩式的处境,以及普遍化的行动逻辑。
另一种是基于人性属性所呈现出来的动态的、复杂的、个体化的取舍的偶然性。
只有深入过这两种东西,才能叫“拿起”过。也只有勘破了这两种东西,才能有真正的智慧去“放下”。

◆◆◆ 无相楼书单 ◆◆◆

看透股市,赚到钱的,都是逻辑高手(无相楼第3期书单)

窥破权力逻辑,才能捕捉到最大的“变量”(无相楼第2期书单)

修行路上,必读的5本书(无相楼第1期书单)

侵权声明:凡无相楼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尤其包括转为语音后,以视频形式发布的,一经发现,无相楼必追究其侵权责任。

无相楼
诸相非相,世无定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