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T简讯No.168】上海长征医院胰胆肿瘤多学科(MDT)研讨会

文摘   健康   2023-05-15 08:29   上海  

上海长征医院

胰胆肿瘤多学科(MDT)研讨会

2023年5月8日(周一)下午14:00-15:30,在长征医院门诊7楼第二会议室举办了胰胆肿瘤多学科第168次研讨会,会议由胰胆外科邵成浩主任和病理科祝峙主任共同主持,与会者包括:消化内科宁北芳副教授,肿瘤科焦晓栋副教授,影像科钱懿主治医师,以及普外科、肿瘤科、消化内科、病理科等科室的医生。此次会议共讨论胰胆外科4例病例。

病例讨论

   一、梁兴主治医师
  腹膜后占位1例

患者32岁男性,主诉腹膜后畸胎瘤术后7年余,发现右侧腹包块2周。患者7年余前因“腹痛伴恶心4月余”,查腹部增强CT提示腹膜后囊实性肿瘤,遂于2015-10-27我院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提示:未成熟型畸胎瘤,含有成熟软骨,腺癌。术后2015-11曾于中医医院予以消癌平及参芪注射液抗肿瘤治疗2次,后未予以相关治疗或化疗。患者定期复查,2022-10复查全腹部CT未见特殊异常。患者于2周前自觉右侧腹部可触及质硬包块,余无不适,遂于外院查腹部增强CT提示右侧腹部后腹膜肿瘤。患者自患病以来,一般状态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睡眠无异常。患者平素体健,2015-09-23因“心包囊肿”我院行“胸腔镜下心包囊肿切除术”,术后恢复可。入院查体可见上腹正中一长约18cm陈旧性手术疤痕,腹中下外侧区可及一质硬包块,未触及明显边缘,表面光滑,质硬、固定,无压痛及反跳痛,叩诊右腹中下部外侧实音,其余部位鼓音。入院后完善相关检验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均基本正常,肿瘤指标提示:NSE 37.2ug/L,其余均阴性。行中腹部增强CT提示:右腹膜后肿瘤,考虑恶性。

影像科钱懿主治医师:该患者2015年影像学检查提示腹膜后肿瘤,占位巨大,直径约12cm,起源于中上腹胰腺和肠系膜后方,下腔静脉和胰头受压向前移位,部分肿瘤骑跨于腹主动脉上,肿瘤不规则,呈分叶状,边界尚清晰,以囊性成分为主。本次CT检查提示右侧结肠后方两个欠均匀的团块,较大的直径约8cm,边缘稍毛糙,增强扫描不均强化,以实性成分为主。两者均考虑间叶源性肿瘤,本次肿瘤影像学表现与2015年时表现不同,考虑复发转移可能性较大。
肿瘤科焦晓栋副教授:未成熟畸胎瘤又称为恶性畸胎瘤,是由2-3个胚层组成的肿瘤,具有多发、复发和转移的潜能,未成熟畸胎瘤的转移发生率较高,转移方式多沿腹膜扩散,故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盆腔及腹膜,本例患者符合该肿瘤的特点,本次考虑为上次肿瘤的复发转移。但该患者第一次术后病理提示有腺癌成分,此部分考虑来源于体细胞恶性肿瘤,并且患者第一次术后未行规律化疗,因此建议患者完善胃肠镜、全身PET-CT等检查,探查有无其他部位肿瘤可能性。
病理科祝峙主任:该患者2015年腹膜后肿瘤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为:未成熟型畸胎瘤,含有成熟软骨、腺癌和未成熟神经上皮(比例>3个低倍视野,40×),免疫组化CEA局灶阳性,该肿瘤为未成熟畸胎瘤和腺癌的混合性肿瘤,但既往病理报告未明确给出腺癌比例,并且患者术后未规律行放化疗治疗,因此本次新发肿瘤,可能为上次肿瘤后的复发转移。未成熟畸胎瘤复发转移率高,Norris病理分级II级和III级的畸胎瘤存活率分别为60%和30%,当然由于病理分级可以逆转,因此需要以本次手术标本的病理分级来评估预后。
胰胆外科邵成浩主任:该患者为未成熟畸胎瘤术后7年复发转移患者,此前肿瘤位于中上腹,术后病理提示为未成熟畸胎瘤,且有腺癌成分,虽然术后未行规律化疗,但患者7年来定期复查均未见明显复发表现,本次住院于右下腹腹膜后见肿瘤生长,且影像学表现较首发不同,首发时肿瘤囊性为主,本次为实性为主,考虑患者首次病理有腺癌成分,建议本次手术前完善胃肠镜和全身PET-CT检查,排除转移后再考虑行手术切除,同时需要密切随访术后病理结果,根据病理来决定后续化疗方案。



二、李阳住院医师
胰颈占位1例

患者73岁女性,主诉上腹及腰背部疼痛半月余。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及双侧腰背部疼痛,无恶心呕吐,无纳差,进食后无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行CT检查提示:胰腺颈部占位,考虑癌可能。进一步行全身PET-CT提示:胰颈部稍低密度结节,FDG代谢轻度异常增高,考虑恶性。为手术治疗就诊于我院,以“胰体恶性肿瘤”收治入院。患者自患病以来,一般状态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睡眠无异常。患者既往糖尿病病史5年余,平素服用阿卡波糖,血糖控制可;自诉脑梗病史,恢复可,未规律服用抗凝药物;30年前因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可。入院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完善相关检验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均基本正常,肿瘤指标CEA 7.36ug/L,其余均正常。腹部超声、上腹部增强CT均提示胰颈占位,考虑恶性。超声胃镜提示:胰腺颈部占位,胰腺癌可能。

影像科钱懿主治医师:该患者上腹部增强CT可见胰腺颈部一长径约1.8cm稍低密度灶,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增强扫描呈相对低强化,病灶后方胰管扩张,结合患者外院PET-CT结果,考虑胰腺恶性肿瘤可能性较大。
消化内科宁北芳副教授:该患者超声胃镜下可见胰腺实质增粗,胰颈部一实性低回声占位,边界尚清晰,范围约19.6*16.7mm,内部回声欠均匀,中央见片状无回声区,CDFI观察病变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病变后方胰管轻度扩张,直径约3mm,结合其余辅助检查结果,考虑胰腺癌可能性较大。
病理科祝峙主任:该患者胰腺上病灶在CT上表现为乏血供表现,超声胃镜扫查病灶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符合典型的胰腺导管腺癌乏血供表现,建议手术切除后待病理结果明确诊断。
胰胆外科陈丹磊副教授:该患者胰腺肿瘤位于胰颈部,影像学检查上可见肿瘤侵犯脾动静脉,但血管根部以及腹腔干等腹腔重要血管未见明显侵犯,腹膜后淋巴结也未见明显肿大,建议考虑行腹腔镜胰体癌根治术(LRAMPS)切除肿瘤。
胰胆外科邵成浩主任:结合该患者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目前临床诊断胰体癌基本明确,但该患者胰腺癌肿瘤标志物CA19-9不高,考虑可能为Lewis抗原阴性人群,并且CEA升高,建议可完善肠镜检查后,排除胃肠道病灶,再行胰体癌根治术。



三、侍力刚主治医师
胰颈体占位1例
患者72岁男性,主诉体检发现胰腺颈部占位2月余。患者于2月前体检行上腹部增强CT:胰腺颈部占位病变,癌可能,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乏力,无巩膜黄染,现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胰颈体占位”收入院。患者自患病以来,一般状态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睡眠无异常。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口服非洛地平控制可,6年前曾行白内障手术,2月前因间歇性II度房室传导阻滞于外院行双腔永久起搏器植入术;20年前因甲亢口服碘131后后甲减状态,现口服优甲乐控制可。入院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完善相关检验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肿瘤指标等等均基本正常,超声胃镜提示胰体囊实性占位:粘液性囊腺瘤可能。进一步全身PET-CT检查提示胰腺体部实性病变伴轻度FDG摄取(SUVmax=3.7),囊腺瘤可能,恶性不除外。
影像科钱懿主治医师:该患者外院增强CT提示胰腺体部一大小约42*32mm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可见强化明显,周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PET-CT检查可见病灶FDG轻度摄取,考虑为微囊腺瘤可能性大,但无法排除是否有恶变可能。
消化内科宁北芳副教授:该患者超声胃镜下可见十二指肠大乳头正常,胰腺颈体部一大小约35*29mm囊实性占位,边界尚清,实性部分回声欠均匀,病灶与胰管不相同,病变后方主胰管直径约2.4mm。考虑粘液性囊腺瘤可能性大。
胰胆外科刘安安副主任:该患者胰腺病灶位于胰颈体,实性成分居多,囊性成为偏少,且呈富血供表现,考虑为胰腺微囊腺瘤可能,恶变不能除外,具有手术指征,建议行手术治疗。
胰胆外科邵成浩主任:结合该患者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结果,胰颈体占位明确,且PET-CT呈高代谢表现,恶变不能除外,建议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韩国靖住院医师
腹膜后占位1例

患者50岁男性,主诉体检发现腹膜后占位2月余。患者于2023年2月因“背部外伤”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胸部CT平扫检查发现腹膜后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大小约5.5*5.9cm。后行全腹部CT平扫+增强示左侧腹膜后占位,考虑“副神经节细胞瘤”可能。患者病程中无腹痛、腹泻,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无发热、寒战。患者于当地医院住院行中医理疗背部外伤,腹膜后肿瘤未行进一步检查及治疗。现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腹膜后占位”收入院。患者自患病以来,一般状态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饮食正常,小便正常,偶有便秘,睡眠无异常。患者平素体健,自诉近年来偶尔蹲起时“头晕、眼前发黑”,近1年来饭后“频繁出汗”,偶尔“烦躁”。入院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完善相关检验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肾素、血管紧张素、ACTH、肿瘤指标等均基本正常;游离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1000pg/ml。上腹部增强CT提示腹膜后多发病变,考虑恶性。上腹部增强MRI提示左肾上腺区病灶,嗜铬细胞瘤可能性大。进一步行18F-DOPA PET-CT检查提示腹膜后多发软组织肿块影,最大截面积6.2*6.0cm,SUVmax=39.8。

影像科钱懿主治医师:该患者上腹部增强CT显示腹膜后多发软组织密度影,最大者长径约6cm,其内密度欠均匀,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临近胰腺及左侧肾上腺受压。增强MRI显示该病灶T1WI呈混杂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影,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显著强化。18F-DOPA是L-多巴的类似物,其摄取强度可反映组织代谢儿茶酚胺的能力,对于包括嗜铬细胞瘤/副神经瘤在内的多种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因此本例患者腹膜后占位的18F-DOPA高摄取,高度提示该肿瘤是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瘤的可能。
肿瘤科焦晓栋副教授:该患者术前高度怀疑嗜铬细胞瘤可能,因此术前需要进行术前的准备,第一是控制血压,通常需要使用α受体阻滞剂2周时间;第二是如果患者有心律失常的情况,可能需要加用β受体阻滞剂;第三是术前扩容,因为嗜铬细胞瘤过量分泌儿茶酚胺,导致外周血管强烈收缩,一旦肿瘤切除后,血管扩张或导致血容量相对不足,因此需要在控制血压的情况下进行适度扩容,以防止术后低血压事件的发生。
胰胆外科陈丹磊副教授:该患者肿瘤位于腹膜后左侧肾上腺区,并可见多个病灶,病灶与胰尾和左侧肾上腺关系密切,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高度怀疑为嗜铬细胞瘤,因此术中需减少对肿瘤的挤压,密切关注血压情况,同时做好术中和术后血压管理,避免出血低血压情况。
胰胆外科邵成浩主任:结合患者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目前临床诊断嗜铬细胞瘤可能性大,具有手术指征,建议行手术治疗,术中术后需注意血压管理。

前期回顾


第167期病例一:胰头占位1例

病史及讨论内容详见第167期报道,经MDT讨论后,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手术风险,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十二指肠球部起始段一直径约3cm质硬肿块,术后病理回报:胃肠道间质瘤(GIST),核分裂象<1个/HPF,NIH危险度评估:低,WHO预后分组:2组。未见淋巴结转移(0/6)。患者术后康复可。

第167期病例二:胰头占位1例

病史及讨论内容详见第167期报道,经MDT讨论后,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手术风险,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见胰头部一直径约3cm质硬肿块,未侵犯腹腔重要血管。术后病理回报:Vater壶腹腺癌,切缘(-),淋巴结(2/31),另见癌结节1枚,pT3bN1M0,IIIA期。患者术后康复出院。

第167期病例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1例
病史及讨论内容详见第167期报道,经MDT讨论后,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手术风险,行胰头、胰体、胰尾肿瘤剜除术,术中见胰头肿瘤约3.4*2.6*1.6cm,胰体肿瘤约1.9*1.4*1.1cm,胰尾肿瘤约2.5*1.8*1.3cm,术后病理回报:神经内分泌肿瘤(NET,G2),免疫组化Ki67约5%,Insulin(+),CgA(+),INSM1(+),结合临床表现符合胰岛素瘤诊断。患者术后康复可。
第167期病例四:胰体占位1例
病史及讨论内容详见第167期报道,经MDT讨论后,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手术风险,行腹腔镜胰腺肿瘤局部剜除术,术中见胰体部一直径约2cm质硬肿物,凸向腹腔生长,包膜完整,术后病理回报:神经内分泌肿瘤(NET,G1),免疫组化Ki67约1%。

会议现场



 作者:杨   光    编辑:李居东

 审校:陈丹磊    总编:邵成浩

2023年05月08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