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T简讯No.163】上海长征医院胰胆肿瘤多学科(MDT)研讨会

文摘   健康   2023-03-12 18:17   北京  

上海长征医院

胰胆肿瘤多学科(MDT)研讨会

2023年2月27日(周一)下午14:00-15:30,在长征医院住院大楼29楼会议室举办了胰胆肿瘤多学科第163次研讨会,会议由胰胆外科邵成浩主任主持,与会者包括:病理科张晶副教授,消化内科宁北芳副教授,肿瘤科焦晓栋副教授,药剂科伊佳主管药师,以及普外科、肿瘤科、消化内科、病理科等科室的医生。此次会议共讨论胰胆外科4例病例。

病例讨论

   一、侍力刚主治医师
  IPMN 1例

患者64岁男性,主诉进食油腻食物后上腹部疼痛不适1年余。患者于2021年9月进食油腻食物后突发上腹部疼痛不适,伴寒战高热,体温最高40℃。当地医院就诊行上腹部CT示急性胰腺炎,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胆总管及主胰管明显扩张,胰腺体部IPMN可能。入院后予以保守治疗后好转。于2021年9月24日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近1年余内间断出现进食油腻食物后上腹部疼痛,无背部放射痛,无发热,疼痛不适感均于数小时后好转。患者于2023年02月分别行MRCP、上腹部增强CT、超声内镜均示:胰腺混合型IPMN可能。现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胰腺占位”收入院。患者自患病以来,一般状态良好,体重2年内减轻约5公斤,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睡眠无异常。既往一般,2021年9月急性胰腺炎发作史,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2012年因从高处跌落、全身多处骨折(骨盆骨折,左肩胛骨骨折,右侧多发肋骨骨折,左胫骨骨折),至骨科行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式不详。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左肩部可见约25cm陈旧性手术疤痕,腹部可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手术疤痕,右臀部可见约30cm纵行陈旧性手术疤痕,左下肢可见约25cm陈旧性手术疤痕。其余腹部体征均阴性。入院后完善相关检验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基本正常,肿瘤指标均阴性。腹部超声、上腹部增强CT、MRCP、超声胃镜等检查均提示胰管管壁增厚伴胰管扩张,考虑主胰管型IPMN可能性大。

消化内科宁北芳副教授:该患者超声胃镜下可见十二指肠大乳头呈持续开放状态,内可见透明胶冻样液体流出,胰腺回声增粗,胰头段主胰管囊样扩张,最宽处直径约12mm,胰管内透声差,胰体部主胰管管壁环周不规则增厚,呈高回声改变,最厚处约6mm,胰尾部胰管直径约6.7mm。考虑主胰管型IPMN可能。
胰胆外科汤靓副教授:该患者胰腺内主胰管全程扩张,胰体部胰管管壁明显增厚,增强CT上可见明显强化,但超声胃镜和CT等均未见明确壁结节表现,因此该患者手术指征需仔细研判,同时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也需讨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者是胰体尾脾切除术,亦或是次全胰腺切除术或全胰腺切除术。
肿瘤科焦晓栋副教授:该患者胰管全程扩张,影像学检查考虑IPMN可能性,但未见明确壁结节,胰体部胰管明显增厚,增强扫描具有强化表现,同时患者有反复腹痛等症状,因此建议首先考虑手术切除,术后病理需要明确是否有IPMN恶变可能。如有恶变,建议术后加强辅助化疗治疗。
病理科张晶副教授:该患者临床诊断主胰管型IPMN可能,尤其于胰体部胰管管壁明显增厚,同时伴有强化表现,需警惕恶变可能。
胰胆外科邵成浩主任: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考虑胰头IPMN诊断基本明确。IAP发布的IPMN诊治指南为指导IPMN治疗的重要参考。2017年IAP对IPMN的诊疗指南再次进行了重要更新。更新主要聚焦于对反映IPMN的生物学行为的因素进行更为精细的分层。指南首次纳入壁结节的大小、肿瘤生长速度及血清CA19-9水平,认为这些因素与IPMN的恶变风险密切相关。2017年IAP更新指南的“担忧特征”为:①囊肿直径≥3cm。②强化的壁结节<5mm。③囊壁增厚强化。④主胰管直径5~9mm。⑤主胰管管径变化明显,伴远端胰腺萎缩。⑥周围淋巴结肿大。⑦血清CA19-9水平升高。⑧肿瘤生长速度>5mm/2年。⑨胰腺炎发作史。高危因素为:①胰头囊性肿物导致梗阻性黄疸。②强化的壁结节>5mm。③主胰管直径>10mm。对于分支胰管型IPMN而言,指南提到的手术指征为:①具有高危因素。②囊肿直径≥2cm的年轻病人。③具有“担忧特征”,并伴有主胰管受累、壁结节≥5mm或EUS-FNA提示恶性。对于主胰管型和混合型IPMN,其手术指征为:主胰管直径>10mm、梗阻性黄疸或存在壁结节。若主胰管直径在5-9mm,可密切观察随访。结合本例患者,建议首先考虑行外科手术,手术方式应当考虑行胰体尾切除术,术中常规行胰腺切缘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确保胰腺切缘阴性。



二、王禹森住院医师
IPMN合并肝占位1例

患者48岁男性,主诉反复腹痛伴皮肤巩膜黄染16年。患者于2007年因突发上腹剧痛伴皮肤巩膜黄染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急性胰腺炎”,予以保守治疗后好转,具体诊治经过不详。后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伴或不伴皮肤巩膜黄染,约每年一次,均于当地医院及社区诊所输液治疗后好转,每次病程约1周,具体不详。2018-04因“持续性中上腹部剧痛”于当地医院就诊,行MRCP提示急性胰腺炎、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扩张,查血淀粉酶 646u/L,TB 68.2umol/L,ALT 128u/L,GGT 436u/L,诊断“急性胰腺炎、胆总管狭窄、急性胆管炎”,于2018-04-28行ERC+EST+ENBD术,术后予抑酸、抗炎、抑制胰腺分泌、补液等处理后症状好转。2019-10因上腹痛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淀粉酶1565u/L,上腹部增强CT及MRCP提示:肝内外胆管及主胰管扩张、胰腺炎。于2019-10-08行ERCP术,术中见胆总管内高密度影,遂终止,予以抗感染、退黄、保肝、抑酶、补液等对症处理后,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入院后完善增强MRI提示胆总管低位梗阻并肝内外胆管扩张、胰腺肿胀、胰管扩张;2019-10-12行十二指肠镜见乳头充血,胰管开口扩张,内似见胶冻状物质,取乳头活检提示:粘膜慢性炎。查血生化提示:TB 180.46u/L,DB 107.4u/L,ALT 108.96u/L,AST 91.4u/L,GGT 398.56u/L,淀粉酶 492.62u/L;CA-199 41.57u/ml,余肿瘤指标正常。于2019-10-16全麻下行“左半肝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胆管切开T管引流术”,术后予护肝、抗炎、抑酸护胃、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术后病理提示: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伴局灶上皮内癌(切缘<1mm阳性)。2020-01术后复查MRCP提示:主胰管及部分分支胰管扩张,不除外IPMN可能。后多次复查上腹部增强CT均提示IPMN,未予特殊处理。2021-11因“进食油腻后上腹部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腹部CT提示急性胰腺炎;血常规:WBC 13.75x109/L,N 89.4%,Hb 153g/L,PLT 195x109/L,CRP 95.7mg/L;血生化:TB 26.3umol/L,DB 8.3umol/L,ALT 16.8u/L,AST 21.5u/L, GGT 14.6u/L,淀粉酶 3019 u/L。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予以禁食、胃肠减压、抑酸、抑酶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2021-12-10于当地医院行超声胃镜检查提示:左肝术后,肝外胆管扩张;胰腺IPMN(主胰管型,胰管全程扩张)。后多次复查AFP、CEA、CA125及CA199无异常。2023-02-07于当地医院复查上腹部增强CT提示:新增切缘旁斑片弱强化灶;新增肝S8段斑片弱强化灶,考虑转移瘤;肝门部、腹膜后淋巴结部分较前稍增大。现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胰腺占位合并肝占位”收入院。患者近期一般状态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睡眠无异常。患者既往一般,多次急性胰腺炎发作史,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每次病程约1周;既往手术史同前。入院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完善相关检验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基本正常,肿瘤指标均阴性。腹部超声提示主胰管扩张,直径约14.9mm。上腹部增强CT和MRI均提示胰管及肝外胆管扩张。全身PET-CT检查提示肝脏及胆囊术后,残肝病变,考虑肿瘤复发(SUVmax=10.42);胰管扩张,主胰管型IPMN可能。

消化内科宁北芳副教授:该患者超声胃镜下可见十二指肠大乳头呈鱼口样改变,胰管内见透明胶冻样液体流出,胰头近胰颈部胰管囊样扩张,直径约12mm,胰体部胰管内可见高回声壁结节,范围约8mm×6mm,肝左叶近肝门部见实性稍高回声团,范围约24mm×20mm,局部肝内胆管扩张。综合患者病史、影像学检查结果,考虑IPMN复发可能,合并肝脏病变。
肿瘤科焦晓栋副教授:该患者胰腺占位考虑主胰管型IPMN,诊断基本明确,同时合并左肝占位,结合既往手术史和术后病理,考虑IPMN复发转移可能,同时PET-CT可见肺门淋巴结肿大,代谢增高,转移不除外,建议可以考虑行肺门淋巴结穿刺活检,如为转移,则建议考虑化疗治疗。
胰胆外科刘安安副主任:该患者胰腺病变考虑为IPMN,同时伴有壁结节,根据国内外指南,胰腺具有手术指征,但该患者同时合并左肝占位,该占位为复发或转移仍存疑,因此该患者综合手术指征需要需进一步讨论。如考虑手术,可能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手术风险较大。
胰胆外科邵成浩主任:该患者过去十余年中反复遭受病痛折磨,就诊经历较多,第一次手术资料不详,残肝病变为原肿瘤复发,或是目前肿瘤转移仍需探讨,但该患者反复急性胰腺炎发作极大影响生活质量,同时胰腺病变具有手术指征,因此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本次手术中同时需要处理残肝病变,二次手术难度较大,术前需再次严密追溯既往病史、手术史,明确首次手术方法和病理结果,如有条件可考虑病理切片会诊;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和患者家属的病情沟通解释风险告知等,待准备充分后再行手术治疗。



三、罗文榕住院医师
梗阻性黄疸1例

患者61岁女性,主诉腹胀、呕吐20天,皮肤、巩膜黄染半月。患者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较多。半月前出现全身皮肤、巩膜黄染,呈渐进性加重,伴皮肤瘙痒。随后小便发黄,大便有时呈灰白色,量少。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提示:胆总管胰腺段实性占位(21mm×6mm×23mm)伴肝内外胆管扩张。生化检查提示:总胆红素182.8umol/L,直接胆红素40.7umol/L,间接胆红素42.umol/L。行CT检查提示:低位胆道梗阻,考虑胰头钩突肿瘤所致。建议患者行手术切除肿瘤。患者拒绝于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现为求进一步诊治,门急诊以梗阻性黄疸收入院。患者自患病以来,一般状态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饮食正常,大、小便如上所述,睡眠无异常。无特殊既往史。入院查体见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腹部体征阴性。入院后完善相关检验检查,血常规基本正常,肝肾功能提示TB 473.1umol/L、DB 242.2umol/L、ALT 460U/L、AST 373U/L、Alb 42g/L、γGT 998U/L、AKP 996U/L。肿瘤指标均阴性。腹部超声、上腹部增强CT等均提示胆总管实性占位,考虑癌可能。超声胃镜提示胆总管末端低回声占位,癌可能。PET-CT检查提示胆总管下段代谢增高,胆管癌可能性大。入院后即行PTCD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后每日引流胆汁约400ml,同时加强保肝、降黄、营养等支持治疗,目前总胆红素已下降至86umol/L。

消化内科宁北芳副教授:该患者超声胃镜下可见十二指肠大乳头正常,胆总管末端一约15mm×23mm实性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欠均匀,上方胆总管明显扩张,胆总管中段直径约12.2mm,肝门部胆管直径约14.4mm。综合患者上腹部增强CT、PET-CT等检查,考虑为胆总管下段恶性肿瘤。
胰胆外科陈丹磊副教授:该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胆总管下段恶性肿瘤,同时出现梗阻性黄疸,总胆红素最高达473.1umol/L,但该患者肿瘤指标包括CA19-9等均为正常,考虑可能该患者为Lewis抗原阴性患者,此类患者体内的CA19-9生物合成较少,因此肿瘤与梗阻性黄疸均未见明显的CA19-9升高。
胰胆外科邵成浩主任:综合该患者的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结果考虑胆总管下段占位导致梗阻性黄疸,考虑恶性可能性大;入院时总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经PTCD穿刺置管引流减黄后,目前胆红素正在下降,但患者穿刺前胆管梗阻时间较长,肝功能损伤较大,目前恢复较慢,建议患者先保肝、降黄、营养支持治疗,待肝功能恢复后再考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四、毛旭南住院医师
梗阻性黄疸1例

患者65岁女性,主诉上腹部隐痛不适2月余。患者2月余前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为持续性隐痛,进食后加重,偶有反酸、嗳气等不适,无恶心、呕吐,当时未予重视;9天前因腹痛加重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腹部超声提示:肝内胆管扩张,胰头处实质性占位,主胰管扩张。后患者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小便呈浓茶色,大便陶土色;查上腹部增强CT提示:胰头占位,考虑胰腺Ca,伴胰管及胆管扩张。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至我院就诊,门诊拟“梗阻性黄疸”收住入院。患者自患病以来,一般状态可,无发热、畏寒,无呕吐,大便陶土色,约1次/日。小便呈浓茶色,尿量正常。饮食不振,体重减轻约5公斤,睡眠可。既往左手中指外伤史数十年,致左手中指第一指节部分缺如;无其余特殊既往史。入院查体见全身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腹部体征阴性。入院后完善相关检验检查,血常规基本正常,肝肾功能提示TB 175.1umol/L、DB 92.7umol/L、ALT 83U/L、AST 44U/L、Alb 37.8g/L、γGT 316U/L、AKP 249U/L。肿瘤指标均阴性。腹部超声、上腹部增强CT等均提示胰头病变,考虑胰腺癌,伴远端胰管扩张,肝内外胆管扩张。全身PET-CT检查提示胰头占位,代谢增高,胰头癌可能性大。入院后即行PTCD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后每日引流胆汁约300-600ml,同时加强保肝、降黄、营养等支持治疗,目前总胆红素已下降至58.6umol/L。

消化内科宁北芳副教授:该患者超声胃镜下可见十二指肠大乳头形态大致正常,胰头见一实性低回声占位,边界欠规则,范围约20mm×25mm,内部回声欠均匀,病变与肠系膜静脉关系密切,病变近端胰管扩张,直径约6.3mm,中下段胆管受压,胆管壁增厚,肝门部胆管直径约12mm。综合其余影像学检查,考虑胰头癌可能性大。
胰胆外科刘安安副主任:该患者影像学检查可见胰头一直径约2cm的类圆形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远端胰管明显扩张,肝外胆管明显扩张;胰头肿块与肠系膜上静脉关系密切,部分层面可见静脉受侵,因此该患者术中需小心解剖,如有必要,可考虑行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胆外科邵成浩主任:综合该患者的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结果考虑胰头癌可能,入院时总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经PTCD穿刺置管减黄后,目前胆红素正在下降,但患者一般情况较弱,体力不佳,建议加强保肝、支持治疗,待体力情况好转、肝功能恢复后再考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前期回顾


第162期病例一:胰腺占位1例

病史及讨论内容详见第162期报道,经MDT讨论后,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手术风险后,行胰腺肿瘤切除+胰肠吻合术,术中见胰颈部一大小约3cm×2.5cm×2cm肿块,胰管全程扩张,直径约8mm;术后病理回报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混合胰管型,胰胆管型上皮),胰腺切缘(-)。患者术后康复出院。

第162期病例二:胰腺癌肝转移1例
病史及讨论内容详见第162期报道,经MDT讨论后,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后,决定行胰腺肿物穿刺活检,病理回报:腺癌;骨髓穿刺结果回报:未见明显异常。决定针对胰腺癌予AG四周方案化疗,化疗中密切随访病情变化。
第162期病例三:胰腺占位1例
病史及讨论内容详见第162期报道,经MDT讨论后,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风险后,考虑目前手术风险较大,决定先行出院,进行体力锻炼,待体力和肺功能好转后再行手术治疗。
第162期病例四:胰腺多发占位1例
病史及讨论内容详见第162期报道,经MDT讨论后,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手术风险后,行腹腔镜胰体尾脾切除+左侧肾上腺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胰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术后康复出院。

会议现场



 作者:杨   光    编辑:李居东

 审校:陈丹磊    总编:邵成浩

2023年02月27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