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T简讯No.164】上海长征医院胰胆肿瘤多学科(MDT)研讨会

文摘   健康   2023-03-20 07:00   北京  

上海长征医院

胰胆肿瘤多学科(MDT)研讨会

2023年3月13日(周一)下午14:00-15:30,在长征医院住院大楼29楼会议室举办了胰胆肿瘤多学科第164次研讨会,会议由胰胆外科邵成浩主任主持,与会者包括:病理科张晶副教授,消化内科宁北芳副教授,肿瘤科原凌燕主治医师,药剂科伊佳主管药师,以及普外科、肿瘤科、消化内科、病理科等科室的医生。此次会议共讨论胰胆外科4例病例。

病例讨论

   一、毛旭南住院医师
  胰岛素瘤1例

患者59岁女性,主诉反复头昏3年,加重3月。患者于2020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饥饿时加重,进食后缓解,随后症状反复发作,偶伴胸闷乏力,无反应迟钝,无咳嗽气短,无恶心腹胀等其他不适。未予重视,此后症状反复。2022年12月头昏发作频率增加,就诊于当地医院,查空腹血糖2-3mmol/L;行OGTT试验,结果如下:血糖(餐后30分钟):6.02mmol/L,血糖(餐后60分钟):1.89mmol/L,血糖(餐后180分钟):2.0mmol/L;c肽(餐后30分钟):17.4ng/ml,胰岛素(餐后30分钟)>200uIU/ml,c肽(餐后60分钟):4.95ng/ml,胰岛素(餐后30分钟)>139ulU/ml,c肽(餐后180分钟):2.07ng/ml,胰岛素(餐后30分钟)>12.90ulU/ml。予5%葡萄糖静滴维持血糖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2023-03-02来我院门诊就诊,行超声胃镜(2023-03-02)检查示:胰尾多发等回声病变:NET可能。门诊以“胰岛素瘤”收入院。患者自患病以来,一般状态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平素体健,无特殊既往史。入院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完善相关检验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基本正常,肿瘤指标均阴性。复查OGTT试验与外院结果相仿。腹部B超,上腹部增强CT均提示胰尾部实性占位。进一步行68Ga-exendin-4 PET-CT检查提示胰尾部高摄取。

胰胆外科汤靓副教授:该患者具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表现,即①低血糖症状、昏迷及精神神经症状,每天空腹或劳动后发作;②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③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可立即消失。结合影像学检查,考虑胰尾部胰岛素瘤可能性较大,具有手术切除指征。
消化内科宁北芳副教授:该患者超声胃镜下可见脾门胰尾处一大小约15mm×12mm低回声占位,界清,内部回声欠均匀,可见少量血流信号;上腹部增强CT可见动脉期及门脉期明显强化,延迟期呈稍高密度,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性较大,结合临床表现,基本明确为胰岛素瘤。
病理科张晶副教授:该患者行68Ga-exendin-4 PET-CT检查提示胰尾部高摄取,考虑胰岛素瘤可能性较大,建议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可通过免疫组化来进一步明确诊断,可选的免疫组化标记:Syn、CgA、CD56、INSM1等。
胰胆外科陈丹磊副教授:该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均提示胰尾部胰岛素瘤可能,具有手术指征,根据指南建议应当行局部肿瘤剜除术;该肿瘤位于脾门胰尾处,可行保脾胰尾切除术。
胰胆外科邵成浩主任: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是促进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分泌的内源性激素,在胰岛β细胞和胰岛素瘤表面高表达。2016年国内开展的应用放射性核素68Ga标记GLP-1类似物艾塞那肽(exenatide)(68Ga-DOTA-exendin-4)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表明,其对胰岛素瘤的诊断灵敏度达97%。因此本例患者行68Ga-exendin-4 PET-CT检查提示胰尾部高摄取,结合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为胰岛素瘤基本明确,具有手术切除指征,根据《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指南(2022年版)》推荐,对无转移证据的胰岛素瘤患者,可在肿瘤定位满意(包括肿瘤位置及数量)前提下优先选择肿瘤剜除术。但如果肿瘤具有转移风险的,应当行规则性胰腺切除并区域淋巴结清扫。(如下图所示)



二、高忠亚住院医师
胰腺癌新辅助化疗后1例

患者75岁男性,主诉确诊胰腺癌行新辅助化疗9月余。患者9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无明显恶心、呕吐,无纳差,无发热、寒战,无腹泻、便秘,无呕血、黑便。于2022-07-23我院就诊,PET-CT、CT等检查提示胰腺占位、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EUS-FNA活检病理示:腺癌,由于肿瘤包绕腹腔重要血管(肠系膜上动脉),遂决定予新辅助化疗,于2022-07-28采取AG方案(白蛋白紫杉醇230mg+吉西他滨1.9g d1/8/15 四周方案)化疗一次。后因胆道梗阻,于2022-08-05行ERCP+胆道支架置入+胰管支架置入术。后再予AG方案化疗完成6个疗程,行上腹部增强CT复查提示肿瘤明显缩小,原腹膜后肿大融合淋巴结较前明显退缩,肠系膜上动脉周围血管间隙较前清晰。现为求手术治疗,门诊以“胰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收入院。患者自患病以来,一般状态可,体重无明显变化,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睡眠无异常。患者既往情况尚可,20余年高血压史,口服拜新同治疗,血压控制尚可,无其余特殊既往史。入院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完善相关检验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基本正常,肿瘤指标均阴性。由于支架置入干扰,上腹部增强CT胰头处伪影导致显示欠佳,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进一步行PET-CT检查提示胰头区局限性FDG摄取增高,范围约11mm×9mm,SUVmax=5.3。

胰胆外科付志平主治医师:该患者于2022年7月胰头占位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明确为胰腺癌,当时影像学检查提示胰头钩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长径约2.6cm,腹膜后见多发肿大、部分融合肿大淋巴结,较大的短径约3cm,局部血管受包绕。遂予AG方案新辅助化疗6个疗程,再次复查影像学检查提示腹膜后肿大淋巴结明显退缩(较大的短径小于10mm),血管间隙清晰,根据RECIST 1.1标准,应当评价为PR,部分淋巴结为CR。
肿瘤科原凌燕主治医师:该患者胰腺癌行新辅助化疗6个疗程,化疗期间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不断调整化疗药物剂量和化疗时间,尤其是AG方案较易导致的骨髓抑制,出现三系降低,容易出现感染、贫血、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因此需密切监测患者化疗期间血检结果,动态调整化疗药物剂量,必要时可以适当延长化疗间隙,同时辅助以升白、升板、补铁等对症药物,使得患者能够耐受化疗副反应,完成整个化疗周期。从目前结果来看,该患者化疗效果佳,具备手术条件,建议手术切除。
病理科张晶副教授:该患者为胰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目前PET-CT检查提示胰头病灶仍有FDG高摄取,考虑仍有肿瘤细胞活性,建议手术切除病灶后,仔细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细胞分布占比,评估化疗效果。
胰胆外科邵成浩主任:结合该患者病史,考虑胰头癌诊断明确。首诊时胰头肿块直径约2.6cm,但腹膜后多发肿大融合淋巴结,并且淋巴结明确包绕肠系膜上动脉,直接手术切除无法保证R0切除,因此根据指南推荐和患者时间情况,决定予新辅助化疗,化疗期间多次随访可见肿瘤指标CA199从起初的300多下降至正常,腹膜后肿大融合淋巴结也明显退缩,同时PET-CT也未见其余脏器转移,同时经个体用药调整后,患者可耐受完整的6个化疗疗程,因此目前到达手术窗口,建议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可根据患者病理结果(有无淋巴结转移等),决定是否仍需辅助化疗。



三、申干住院医师
梗阻性黄疸1例

患者66岁男性,主诉肤黄尿黄2月。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皮肤变黄、小便变黄,无恶心、呕吐、发热、寒战、腹痛等不适,未予重视,未就诊治疗。肤黄尿黄持续未缓解,并有加重表现,1月前至外院就诊,行CT检查提示: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2月8日行ERCP,术中见主乳头肿大,开口糜烂,X片示胰管扩张、胆管明显扩张,开口处狭窄,植入金属支架,取活检3块,术后予抑酸、抗炎、补液等治疗,肤黄尿黄较前好转。活检病理检查提示“十二指肠主乳头腺癌”。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以“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收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一般状态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饮食正常,大便正常,睡眠无异常。平素体健,自诉6年前曾行肠镜切除肿物,病理提示“肠息肉”。入院查体: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右上腹压痛,无其余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完善相关检验检查,血常规基本正常,肝肾功能提示TB 103.7umol/L、DB 46umol/L、ALT 20U/L、AST 34U/L、Alb 35g/L、γGT 90U/L、AKP 278U/L。肿瘤指标均阴性。腹部超声、上腹部增强CT等可见肝内外胆管扩张,胆道支架影。

胰胆外科侍力刚主治医师:该患者因梗阻性黄疸就诊于外院,阅外院增强CT片和MRCP片可见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胆总管下段管壁增厚,提示胆总管恶性肿瘤可能,但该患者行ERCP期间见十二指肠乳头病变,病理活检提示腺癌,因此病变位于十二指肠乳头处或胆总管下段仍有待讨论。
消化内科宁北芳副教授:该患者外院ERCP术中见主乳头肿大,开口糜烂,取病理活检后提示腺癌,但肿瘤位于十二指肠乳头处还是胆总管下段尚不明确,但该患者留置胆管金属支架,导致不具备复查超声胃镜条件,建议可行外院病理会诊。
胰胆外科刘安安副主任:该患者病理诊断腺癌,肿块位于十二指肠乳头处或是胆总管下段并不影响后续手术决策,但是金属支架可能造成手术区域炎症水肿加剧,导致手术难度加大,术后炎症渗出可能较多,因此需完善术前准备,术中仔细操作,密切止血,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胰胆外科邵成浩主任:结合该患者病史、体征、辅助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目前恶性肿瘤诊断基本明确,并已出现明显梗阻性黄疸症状,首先需要减黄治疗。根据以往经验,减黄首先考虑PTCD穿刺置管,对胰腺手术术区影响较小,其次可考虑ERCP支架置入,后者可将胆汁引流至肠道内,恢复胆汁正常生理作用,对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具有帮助作用。对于无法手术治疗的患者,可考虑留置金属支架,或者行腹腔镜胆肠吻合,为后续化疗等创造条件。建议该患者完善PET-CT检查,明确是否有远处转移情况,如无异常,患者肿瘤与血管分界清晰,待肝功能及营养等指标好转后,可予以早期手术治疗。


四、余孟住院医师
胰头颈占位1例

患者57岁女性,主诉腹胀5月,加重1月。患者于2022年10月出现饭后腹胀不适,症状较轻未予重视,2023-02-07腹胀加重,于2023-02-17至当地医院就诊,血检验肿瘤指标CA19-9:46.93U/ml;腹部增强CT示:胰腺头颈部占位,考虑胰腺癌可能,伴胰腺体尾部萎缩,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受侵;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超声胃镜提示:胰颈占位,胰腺癌可能。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胰头颈占位”收治入院。患者自患病以来,一般状态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饮食较差,大、小便正常,睡眠无异常。患者既往一般,高血压史10余年,最高200/110mmHg,服药马来酸依那普利、氢氯噻嗪控制血压,自诉血压控制可。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部体征阴性。入院后完善相关检验检查,血常规基本正常,肝肾功能提示TB 77.7umol/L、DB 40.9umol/L、ALT 305U/L、AST 351U/L、Alb 41.2g/L、γGT 224U/L、AKP 205U/L。肿瘤指标提示CA19-9 73.85U/ml,其余均阴性。腹部超声、上腹部增强CT均提示胰头颈部实性占位,考虑胰腺癌可能性,腹腔内多发淋巴结转移。进一步行PET-CT检查提示胰腺颈部恶性肿瘤FDG摄取增高,SUVmax=7.9。

消化内科宁北芳副教授:该患者考虑胰头颈恶性肿瘤,肿瘤包绕腹腔重要血管,若手术无法根治性切除,建议先行超声胃镜穿刺活检,获取病理诊断,同时可以考虑ERCP下胆道支架置入,解除胆道梗阻,待肝功能恢复后行化疗治疗。
肿瘤科原凌燕主治医师:该患者临床诊断胰头颈恶性肿瘤,目前不具备手术条件,建议先行穿刺获取病理诊断,如有条件也可加做基因检查,评估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条件。
胰胆外科邵成浩主任:结合患者病史、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目前考虑胰头颈恶性肿瘤,肿瘤侵犯胰头区胆管,目前已出现梗阻性黄疸表现,同时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可见多发转移、部分融合肿大,肿瘤包绕肝总动脉,无法直接手术切除,建议先行减黄,可以考虑PTCD、ERCP、胆肠吻合等多种方式减黄,待肝功能好转后,行新辅助化疗,化疗方案可以选择AG或者mFOLFIRINOX等方案,同时化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肿瘤指标、肿瘤、淋巴结等变化,评估手术窗口条件。

前期回顾


第163期病例一:IPMN 1例

病史及讨论内容详见第163期报道,经MDT讨论后,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手术风险,行胰体尾脾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胰体下缘一大小约2.5cm×2cm质中囊实性肿块,表面粗糙,呈多房囊性改变,包膜较完整,与周围脏器无明显浸润。术后病理回报: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IPMN),肠型,部分伴有重度异型增生,胰腺切缘(-),胰周淋巴结(0/4)。患者术后康复出院。

第163期病例二:IPMN合并肝占位1例

病史及讨论内容详见第163期报道,经MDT讨论后,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后,考虑患者近期反复出现胆道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目前手术风险较大,建议先行出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手术治疗。

第163期病例三:梗阻性黄疸1例
病史及讨论内容详见第163期报道,经MDT讨论后,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手术风险,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胆总管下段一大小约2cm×2cm×1cm质硬肿块,与周围脏器无明显浸润,未侵犯腹腔重要血管。术后病理暂未回报。患者术后恢复可。
第163期病例四:梗阻性黄疸1例
病史及讨论内容详见第163期报道,经MDT讨论后,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手术风险,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胰头一大小约2.5cm×2cm×2cm质硬肿块,表面不光滑,肿块与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根部关系密切。术后病理回报:胰腺导管腺癌,中-低分化,胰腺切缘(-),胰周淋巴结(0/9)。患者术后康复出院。

会议现场



 作者:杨   光    编辑:李居东

 审校:陈丹磊    总编:邵成浩

2023年03月13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