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寄王汉阳
李白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早春寄王汉阳》是李白于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在湖北江夏所作。去年秋天,李白从流放途中遇赦归来,“千里江陵一日还”,今年早春,写了这首诗邀约友人。诗题传达了两个信息:1,早春,诗情由早春引起;2,寄诗王汉阳,向他发出邀约。王汉阳是姓王的汉阳县令,其余不详;以任职地相称,是尊重和友好的表示。
诗中的汉阳、武阳都是指江夏,在今武汉市南。
关于这首诗的体裁要提醒一下,它是古体诗,而不是律诗,不受近体诗声律、韵律、对偶等限制。前四句用了入声韵,后四句用了平声韵。这种转韵现象,与意义层次的安排相一致。
听说春天已经归来,但是我还没有见到她的面,于是我跑到寒梅那里去打探消息。
春还(huán):春天归来。还:回归。未相识:还未见过面。走:快步行进,小跑。傍:靠近。访:访问,打听。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想要与春天相会的急切心情。打探消息为什么要跑到寒梅那里去呢?这是诗的语言;寒梅是冬春之际的天使仙班,她应该知道春的踪迹。
昨天夜里东风悄悄地进入武阳,路边的杨柳树呈现出嫩黄的颜色。
昨夜:昨天夜里。东风进入武阳,为什么要安排在“昨夜”呢?并不是交待具体时间,而是要表现出大自然的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发生的。古人常常这样用“昨夜”。例如晏殊写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朱熹写道:“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观书有感》)李白说,昨天夜里东风进入武阳,今天我忽然发现,田野里的杨柳树已经一片嫩黄。黄金色:柳叶初芽,尚未展开,远远看去,绿少黄多。也称鹅黄、嫩黄,还不到称嫩绿、翠绿、碧绿的时候。这句诗描写早春景色,表现诗人要与春天相会,既急不可待,又敏感细腻。
面对一片融融春光,碧绿的春水烟波浩淼,摇曳的春云茫茫无际,美人啊,我盼望与你相会,却等不到你,我的内心充满愁苦。
美人:代指王汉阳。
前四句的风格,是典型的“歌行体”;而五、六两句的风格,明显地变成了“楚辞体”。“碧水”句写景,烟波浩淼的景象,让人立即联想到《离骚》《湘君》《湘夫人》等许多篇章。(《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长江中游那奇幻的山水和浪漫的民风,孕育出独具特色的文学意象,“美人香草”被普遍地用来代指心中仰慕的人。审美风格的转换,加上韵脚由入声字变成平声字,这提示我们,诗意进入了新的层次:由“寻春”转入“邀友”。
我提前把青山上的一片巨石拂拭干净,等着你来,我与你畅饮美酒,一天又一天。
拂:拂拭,擦拭。连日:一天接着一天。壶觞:壶、觞,都是盛酒器,比杯大;在诗里代指酒。李白是“饮中八仙”(杜甫诗)之一,饮酒是他的寄情方式,他自己有一首诗说他饮起酒来是“一杯一杯复一杯”,在本诗里,他设想与王汉阳“连日醉壶觞”。王汉阳接到这个邀约,一定会感受到诗人李白那火一样炽烈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