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南宋 杨万里
(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闲居”二字提示了诗人写这首诗时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春天本就容易乏困,进入初夏,天气渐热,午睡刚刚起来,其懒散之态该怎么表现呢?
梅子留酸软齿牙
梅子的酸味还留在嘴里,牙齿都被酸倒了。
江南初夏有个雨季叫“梅雨季节”、“黄梅时节”、“梅子黄时”,又甜又酸的梅子正是时鲜水果。因为太酸,常常使人“倒了牙”,这就是诗中说的“软齿牙”。软,一作“溅”,表现梅子汁水之多。
芭蕉分绿与窗纱
芭蕉树宽大的叶子把它的绿色分了一半到纱窗上。
芭蕉分绿:芭蕉用宽大的绿叶遮掩诗人的纱窗。芭蕉:一种单子叶植物,多年生草本,叶子宽大,翠绿有光泽,人家庭院多有种植,古代图画中多有描绘。分:诗中说的是芭蕉之主观,共享也。诗人的纱窗想来也是绿色的。与:给予。“与”字一作“上”。
日长睡起无情思
白天变长,午觉睡起,百无聊赖。
无情思:对什么事物都提不起兴趣。
闲看儿童捉柳花
只是悠闲地看着孩子们去追逐飘荡不定的柳絮。
柳花:柳絮。柳絮飘荡不定,难以捕捉,越是如此,越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兴致勃勃地去追逐,嬉笑叫闹,从中获得乐趣。闲:悠闲。一边是慵懒悠闲的诗人,一边是兴致勃勃、活力充沛的孩子们;绝不相容的两种事物,十分和谐地在一个画面上互相衬托。
两首绝句是各自独立的,是孩子的游戏把它们一线串联起来。所以同题,为组诗。
松阴一架半弓苔
松树阴下的一架凉棚,只有半弓之大,地下长满了青苔。
松阴:松树下。一架:凉棚的数量词。一座?一间?都显得过于正规、沉重;一架,则显得轻松、通透。半弓:形容面积不大。弓:古代丈量田亩的工具,也是计量单位,一弓为五尺。苔:青苔。地上长了青苔,衬托出诗人的闲散。
偶欲看书又懒开
偶尔想要读书,却又懒得打开书本。
偶欲:偶尔想要。因为“闲居”时间太久, 只是“偶欲”看书。可就是这样一点“偶欲”,还是没有心思去做,“又懒开”,可见慵懒状态。
戏掬清泉洒蕉叶
随手捧起一掬清泉,向芭蕉的叶子上一洒。
戏:随手,随意。也可能是故意挑逗。掬:两手合捧。清泉:这个清泉令人想起有些人家庭院里的假山和水池。“洒”是简体字,其繁体作“灑”,不要写成“撒”。
儿童误认雨声来
正在捕捉柳花的孩子们,听到清泉洒在蕉叶上的声音,误以为是一场大雨的雨点声。
误认:错误地以为。为什么会“误认”?因为清泉洒在蕉叶上发出的“叭叭”声,很像大雨打在树叶上的“叭叭”声。还因为,儿童的注意力专注在捕捉柳花上,而不在辨别“叭叭”声上。还因为,声音突然而起,根本来不及观察寻找,细加辨别。这就造成了“误认”。
在第一首诗中,诗人“闲看”儿童兴高采烈地去“捉柳花”。在第二首诗中,诗人一个不经意的“戏洒”动作,给儿童造成了“误认”。杨万里的童趣诗,来源于诗人对儿童生活的观察和理解。
关于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资料显示,当时他正在为老父丁忧(守丧)。古代礼制规定,丁忧期间什么事也不能做,所以才有诗中描写的那些“懒散”的表现。其实丁忧前后,杨万里一直是精神抖擞地为国为民做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