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行无题
钱珝
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钱珝(xu3),生卒不详,唐代末年诗人,字瑞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他曾在唐昭宗的朝廷做官,以尚书郎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后贬为抚州(今属江西)司马。他的曾祖父钱起是唐代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首”。
从长安到抚州赴任途中,钱珝作有组诗《江行无题一百首》。都是五言绝句,描写沿途所见所想,每首各自独立。本文所选是第九十八首,写沿途所见农忙景象引起了诗人对于家乡的联想。
各种草木已经开始在寒霜中萎落。
万木:所有草木。清霜:寒霜。“清霜”、“寒霜”的中心语都是“霜”,意义相同,而词语色彩不同。“清霜”着眼于“清”,清爽;“寒霜”着眼于“寒”,寒冷。不过,诗句中的“清霜”,只是客观地表示季节,不带有衰飒色彩。
以上两句写江行所见。第一句说秋天到了,第二句说秋收秋种正忙,这些都是途中所见的景物。下边两句写由此产生的对于家乡的联想。故溪:故乡的溪水,代指故乡。溪:原指山间小河流。引申指田间小河流,包括沟渠之类水流。黄稻:水稻的一个品种,诗里泛指水稻。这句诗不是眼前景物的如实描写,而是由眼前景物引出的联想,可以翻译成“故乡的水稻应该已经成熟了”。这句诗也不是眼前景物的如实描写,而是由上一句引申出来的感觉。句中所说水稻的清香,不可能是故乡水稻的清香,那肯定是梦境中的错觉,是把江边农村水稻的清香,移入梦中来了。“一夜梦中香”从“故溪黄稻熟”而来,又使“故溪黄稻熟”显得更加形象鲜明,更加真实可感。这两句诗表现诗人对故乡感情之深,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本诗写沿途所见村事繁忙的景象,联想起家乡黄稻成熟,想来也是一位关心民瘼的人。我们读到许多游子思乡的诗文,或是思念家乡的风土人情,或者回忆家乡的生产生活,或是想起儿时的友人趣事。衷心祝愿所有怀抱乡愁的游子,都能历尽冰霜雨雪、跨越千山万水,如愿回归家乡温暖的怀抱。写眼前景物,表思乡情感,这是古典诗词经常使用的手法。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用明月作为线索,把客馆与故乡联系起来。对“故乡”的事物没有展开具体描写,着力表现的是游子的思乡情景。北宋王禹偁《村行》诗的末两句“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为什么吟诗之后却惆怅起来?原来这里村边的小桥、原野的树木,与我的家乡多么相似,不禁勾起了我对家乡的思念;而我现在却宦游在外,心中充满惆怅。王维在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后两句“遥知”是对故乡情景的设想。设想得如此具体细致,可见思乡之情多么深切。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写道:“邯郸夜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也应说着远行人。”写客子思家,进一步想到家人也在思念远行者,这就比单写思家更深一层。钱珝此诗的结构与王维、白居易颇为相似,后两句展开家乡事物,互相映衬,给读者带来亲切的感受。
本诗一开头就不露痕迹地化用了前人成句。南朝梁文学家丘迟《与陈伯之书》中有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后代文人常引用或化用它们来表现江南春光。本诗化用时,内容略加扩展,句式也作了一些变化。把“杂花生树”变成“花开红树”;“群莺乱飞”变成“乱莺啼”、“白鹭飞”;“江南草长”变成“草长平湖”。长:读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