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柴侍御》是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谪龙标(今湖南黔阳)期间送别柴侍御的一首七言绝句。
柴侍御何许人?是一位姓柴的侍御,王昌龄的友人。侍御:官职名称。本是侍奉皇帝的人,如驾车人、侍姬、婢妾、随时听候差遣的官员。唐朝也把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治书侍御史称为侍御。柴侍御是何角色,不得而知。柴君为何到武冈去,明显不是旅游,不是奉旨巡察,而是被贬谪。
沅(yuán)水:在湖南西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沅溪即沅水,自龙标东流,经过武冈,汇入洞庭湖。
武冈:湘西县名,在龙标东南,与龙标相连,是柴侍御贬谪之地。
沅水通波接武冈
沅江的水波向东流淌,龙标和武冈山水相连。
送君不觉有离伤
送别你的时候不知不觉地产生离别的伤感。另有一种翻译:送别你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有什么离别的伤感。
不觉:有两种解释,一说不知不觉,自然而然;一说就是“不觉得”。离伤:离别的感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我们两地共有同一道青山,腾云布雨,共同感受。
明月何曾是两乡?
一轮明月当头照耀着你我,哪里是两个地方?
王昌龄送别柴侍御,特别的环境,特别的人物,写出了特别的诗篇。
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龙标,是王昌龄的贬谪地;柴侍御要去的地方,是他的贬谪地武冈。龙标和武冈当时都是远荒之地。王、柴两个贬谪之人,途中相逢,途中相送。龙标和武冈虽云两地,实则紧靠在一起,山水相连。这些都是“特别”之处。
读到诗的第二句,遇到了解说分歧。分歧来源于对“不觉”一词的两种解释。分歧涉及到对诗人此时真实情绪的理解。
如果把“不觉”解释为“不知不觉”,就是说,“离伤”是不知不觉之间产生的,是抑制不住的。承认有离伤,这种解释符合诗人的真实遭遇和真实情绪。这样解释,行文上也会出现曲折波澜,使转折更有力量。既然两地山水相连,相去不远,照说不该有什么离伤。可是,我仍然不由自主地产生了离别的伤感,因为我们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是,我们共有一道青山,共有一轮明月,愿我们相伴相守,友谊长存。
如果把“不觉”解释为“并不觉得”,就是说,我送别柴君,并不觉得有什么离别的感伤。为什么?真正的朋友在受到挫折的时候,应该互相勉励,就像王勃诗中所写的那样“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样解释,也符合诗人王昌龄的豪放性格。行文上也利于一气直下,引出后边两个名句:两地共有一道青山,山上兴云布雨,滋润着龙标也滋润着武冈;天上共有一轮明月,照耀着武冈也照耀着龙标,你看,哪里是两个地方呢?愿我们相伴相守,永不颓丧。
对朋友的理解,和安慰,何等亲切,何等动人!相同的遭遇,相同的感怀,诗人却不陷入悲戚愁态,而能以“青山”“明月”这样开朗的形象,展示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真挚情怀。
我以为,两种解释都很好。
最后两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是对偶句,却不追求严谨工整,避免了僵化呆板;在语气上,一句出以肯定,一句对以反诘,显得灵巧自然,生动明朗。这两句诗理所当然地进入了千古名句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