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秋来九月八

文摘   文化   2023-07-12 10:17   江苏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收录在《全唐诗》第七三三卷中。不第后:进士考试落榜以后。黄巢多次参加进士考试均告不第,这次“赋菊”是在哪次落第之后?想来应该是最后一次落第吧。反复品味,好像已经下定决心,以后再不参加进士考试了,并且借菊花之口,表达了要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彻底决裂,并且以压倒优势横扫一切腐朽势力的豪情壮志和必胜信心。

这首诗是一篇咏物言志之作。

【待到秋来九月八】

一开口就是“待到”,一下子就把画面推到几个月后。这种写法,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是极不寻常的。它使人感觉到了一种极为压抑的气氛,犹如火山喷发之前,地壳内积聚了无穷的能量,等待着喷薄而出的那一刻。我们仿佛听到在“皇榜”面前,一位落榜生狠狠地“哼!”了一声。“秋来九月八”,指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这里写成“九月八”,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我以为没有,也不是笔误,而是为了押韵(八、杀、甲,入声韵)。总之是深秋时节,菊花盛放的时候,不必确指哪一天。到那时,你们看:

【我花开后百花杀】

我花:指菊花。题目“赋菊”,这里主角登台亮相了。以“我花”和“百花”相对比的形式亮相,足见所受委屈之深。从咏菊的角度看,这是写实,在凛冽的秋风之下,只有傲霜的菊花昂首绽放,而那些喧嚣一时的柔弱的“百花”,全都萎靡颓败了。杀:死,凋落枯萎,失去了生命力。这是比喻,“百花”比喻那些在皇榜上风光一时的进士,这些人是诗作者在名落孙山之后一直耿耿于怀、不服气的那帮家伙。有人说,这里的“百花”,比喻那在革命风暴面前不堪一击的反动腐朽势力,是“敌对势力”。我觉得这样说有点过度解读,不符合作者的思维十几。“百花”所属的“阵营”,概念有点模糊,不该一概划作“对立面”。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黄巢把深秋盛放的菊花称为“我花”,那是用来比喻掀起革命风暴的人民大众,包括落榜的才志之士,而把自己,就当成了他们的光荣代表。设想此时,诗人的胸中充满了何等豪壮的情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两句诗把画面扩大到整个长安城。

“冲天香阵”极度夸张地描写菊花的香气——不说“香气”,而说“香阵”,是那种集中的、强烈的的香气,是那种“冲天”的、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香气。在中国古代诗文中,“冲天”往往意味着摧垮皇权的气势和力量。正好,接下来就是“透长安”三个字,这种冲天的香阵穿透了皇权的堡垒长安城。

满城的菊花,全都舒展开黄金般的花瓣,这个形象已经足够惊心动魄了。诗人更进一步把它们比喻成“尽带黄金甲”。尽:全都。带:穿戴、披挂。黄金甲:黄金般的盔甲,比喻满城威武雄壮的战士。有人说,这“满城尽带黄金甲”指的是皇家的御林军,除了他们谁还会披上黄金甲呀?可是,绝大多数读者都会说,这“满城尽带黄金甲”指的是铺天盖地、排山倒海的农民起义军。也许,黄巢正是利用人们给予“黄金甲”的异解,来巧妙地掩饰自己的革命意志,以躲避皇家警犬的迫害;由此可见农民革命领袖人物的狡黠和机智。

必须指出,本诗的写作手法,并非“直抒胸怀”,而是“借物言志”,采取了比喻、暗喻、双关的手法。通篇说的是菊花,至于我们所感受到的革命意志,那是菊花的形象给我们传递的信息,或者说“我想像如此”“我感到如此”。满城金黄的菊花——满城披着黄金甲的战士——那是我们的队伍,怎么能说是御林军呢?这是我们把握分寸的尺度。



本诗一开头就不露痕迹地化用了前人成句。南朝梁文学家丘迟《与陈伯之书》中有名句:“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后代文人常引用或化用它们来表现江南春光。本诗化用时,内容略加扩展,句式也作了一些变化。把“杂花生树”变成“花开红树”;“群莺乱飞”变成“乱莺啼”、“白鹭飞”;“江南草长”变成“草长平湖”。长:读上声。


王老师说美文
这里所谓“美文”主要指诗词,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是中国语言文学百花园中最为绚丽的花朵。我们过去读得匆忙,现在来这个栏目里悠悠地品味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