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唐朝中期顺宗时(805)发生过一场短暂的政治革新“永贞革新”,失败后,革新派人物遭受到残酷的打击,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是革新派的核心人物,先被贬为永州司马,10年后移柳州刺史,4年后卒于任所。柳州位于广西中北部,当时是荒远之地。此诗作于柳州。
诗题的节奏可以从中间点断:《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上人:对和尚的尊称。浩初和尚与柳宗元一道游览柳州山水,本诗着眼点在山不在水,所以题中只说“看山”。“寄京华亲故”:寄给京都的亲朋好友。京华:首都。亲故:亲戚故旧,亲朋好友。
湖边尖尖的山头好像宝剑的锋芒。
海:湖泊。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些湖泊和宽阔的水面,称为“海”,例如青海、洱海;北京的一些水面也称为“海”,例如什刹海、西海、中南海。海畔:湖畔。有人解释说,柳州在南方,距海洋较近,故称海畔。这个解释不对。尖山:尖尖的山峰。剑铓:剑锋,剑的顶部尖锐的部分,也写作剑芒。
第一句诗描写柳州山的形象特点:尖。似剑芒,是比喻。山峰尖锐,突兀奇特,是广西独特的风光。这是实写,不是想象。苏东坡曾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实柳宗元的描写真实不虚:“仆自东武适文登,并行数日,道旁诸峰,真如剑芒,诵子厚诗,知海山多奇峰也。”作为一个被驱逐到蛮荒之地的官员,见此奇特山水,可谓惊心动魄。这个形象特点,构成了全诗的抒情基础。
在萧瑟的秋天到来时,(这些剑芒一样的尖山)到处都要把人们的愁肠割断。
秋来:秋天以来。这两个字是写实,同时渲染情绪色彩,与“愁肠”的“愁”字自然呼应。处处:到处。这两个字看似随手拈来,但不能轻易放过,这表明尖山非止一座,为下边的想象创造条件。割愁肠:(剑铓)把愁苦的人们割得肝肠寸断,包含了对于所受残酷政治迫害的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