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和平:赠言可以这样写——读《赠从弟》

文摘   教育   2024-11-14 00:02   广东  
赠言可以这样写
——读《赠从弟》
510800 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杨和平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以松为喻,赠人励己,是我们写作赠言时可以借鉴的范本。
一、借助物象来赞美
作者写诗赠从弟,要赞美从弟高贵的品质,但没有直接赞美,而是以物喻人。作者喻人的物象是“松”,对松做了三句描写,一句议论。“亭亭山上松”,从整体写松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点。“山上”表现“松”并不高贵的出生环境。叠词“亭亭”,既写松外形,也写松的精神气质,突出其挺拔的特点。“松枝一何劲”,从局部写松的特点。“劲”和“亭亭”一样,既写实也写虚,表现松刚劲的品格。“一何”修饰“劲”,是多么之意,强调松刚劲的程度。“终岁常端正”,从时间角度突出松的特点。“终岁”,突出常年如此,没有例外。“端正”也是一语双关,突出外形和精神气质的刚正不阿。基于这三句的描写,作者最后用“松柏有本性”进行议论。松柏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本性如此,本性“挺拔”“刚直”“端正”。这里,诗人借助对物象“松”的描写和赞美,突出了松高贵的品格和精神气质,以物喻人,达到了赞美从弟的目的。
二、借助它物来反衬
作者在集中笔墨描写中心物象“松”的同时,还描写了其它物象来陪衬中心物象。一是描写“谷中风”。“谷中风”是怎样的?作者做了两处描写。一处是“瑟瑟谷中风”,作者从听觉角度写风的强劲。“瑟瑟”是叠词,也是拟声词,表现狂风呼啸的声音。这一句与“亭亭山上松”相对,用“瑟瑟谷中风”的强劲反衬“亭亭山上松”的挺拔。另一处是“风声一何盛”,这一句也是从听觉角度写风声的强劲。作者承接上一句拟声词“瑟瑟”,用形容词“盛”和副词“一何”来描述风声的强劲,有一种感叹的语气:“风声是如此的猛烈啊!”这一句与“松枝一何劲”相对,用“风之猛烈”反衬“松枝之刚劲”。二是描写“冰霜”。作者用了两个词语描写冰霜,一是“惨凄”,二是“凝寒”,两个词语均突出了冰霜寒冷的凝重,凄凄惨惨。这两个短语的描写,与“终岁常端正”“松柏有本性”相对应,反衬松柏的“端正”本性。反衬手法的运用,更突出了松柏这一物象刚直、挺拔的品格和精神,突出了对物象背后人物的赞美。
三、以赞人勉励自己
作者描写“松”的“亭亭”“一何劲”“终岁常端正”,赞颂它“有本性”,同时用“谷中风”的“瑟瑟”“一何盛”和“冰霜”的“惨凄”“凝寒”反衬“松”的高贵品格,其目的是什么?第一,从诗歌的标题“赠从弟”看,是用以物喻人的方式,赞美从弟。作者笔下的松,就是从弟的象征,松的挺拔、刚劲、端正的品格就是从弟的精神品格。第二,从诗歌的内容看,作者描写松“罹凝寒”,遭遇“谷中风”,是在暗示从弟遭遇的挫折和打击,写松“亭亭”“一何劲”“常端正”,这是在对从弟的勉励,希望从弟在困境中保持“本性”。第三,从诗歌的写法看,作者也是在托物言志,在自我勉励。诗歌通过描写物象,赞美物象松的高贵品质,是在以物喻人,赞美从弟,同时也是在托物言志,表达作者自己的志向。
刘桢给从弟写赠言,借物喻人,以物反衬,将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志,寓在描写之中,给我们以极好的启发和示范。
20210616

微语文三人行
和有志者一起做幸福追梦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