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㘵中学胡晓芳 |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文摘
2024-11-11 00:00
广东
——记广州市花都区芙蓉中学八年级语文科调研视导活动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2024年10月29日上午,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微语文校校行”八年级语文视导活动在花都区芙蓉中学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谢雨嫣、何秋妍两位语文教师围绕“托物言志”主题以课文《白杨礼赞》为例展开同课异构讲授。会后听李素文备长汇报了题为《深耕细作,静待花开》的备组作文教学工作。此项活动的开展为我们共同探索托物言志散文教学提供了新思考与新方向。谢雨嫣老师带领同学回顾《爱莲说》《赠从弟》《陋室铭》等课文,从而导入托物言志写作手法及托物言志与象征手法的区别。而后谢雨嫣老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圈划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并大声朗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接着谢雨嫣老师引领学生研读课文,思考探究三个问题:1.概括白杨树生长环境的特点;2.概括白杨树外在形象特点;3.概括白杨树内在品质特点。并运用板书清晰呈现白杨树三个层面特点要素。最后重点研读课文最后两段,探究关键句的内涵,运用经典图片及思维导图呈现白杨树与农民、哨兵及北方精神意志关联与共性,从而巧妙引出白杨树多层内涵。 何秋妍开篇让学生欣赏经典歌曲视频《小白杨》导入新课,为下文品析托物言志手法作铺垫。而后引领学生找出表明作者直接表达对白杨树印象/感情的词语/句子,让学生从全文入手探析文本,注重反复诵读关键句,并与学生一起探究白杨树“不平凡”体现在哪?引领学生品懂白杨不平凡在生长环境、外部气质、内在品质。此时巧妙导入写作背景,思考作者茅盾何以要写《白杨礼赞》:1.形势所迫斗争需要;2.被解放区精神感染;白杨树象征北方军民。最后分角色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两段,思考课文仅仅是赞颂白杨树吗?顺理成章引出白杨树的深层含义。备课组组长李素文老师以《深耕细作,静待花开》为题汇报了作文教学的具体做法。备组每个单元安排一次片段描写、一次大作文,每次作文结合课内外文章示例进行教学,每次写作解决一个问题。围绕单元的“大小作文”设计“项目式作文”细化表,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以解决作文“写什么”的问题。芙蓉中学八年级备组作文教学工作立足学情、细致落实。 课例展示结束后,来自广州市花都区秀全外国语的白杨老师及清㘵中学胡晓芳老师作为代表,对两位老师的课堂给出中肯的评价。两位老师都认为两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环环相扣,由浅入深,较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广州市教研院杨和平院长作了题为《在“托物”与“言志”之间搭建一座桥梁》的评课。杨院长明确教学托物言志的散文,需要引导学生读懂三个问题。一是物象的特征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个特征的。二是作者通过这个物象,需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和主旨意图。三是物和志之间有着怎样的相似性,如何在“托物”和“言志”之间建立连接,让学生读懂“托物言志”。杨院长肯定两位老师都能聚焦课文圈划、批注,并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圈点归纳出物象特征(白杨树的特征),较好地引导学生读懂第一个问题。但建议对于特征词语可进行归类,同时在圈点批注时注重思维过程及阅读思路、方法的渗透。针对第二个问题,杨院长评论道:谢雨嫣老师、何秋妍老师思路及设置问题略有不同,但都联系背景资料、勾连已学课文《爱莲说》《陋室铭》、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立足课文、运用思维导图呈现白杨树与北方军民的关联,两位老师都较好地引导并总结了白杨树的深层含义,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文章思想感情及主旨。 如何在在“托物”与“言志”之间建立连接?杨院长认为在“物志”之间找到连接点、相似点,是链接的关键,是可以托物言志的前提。杨院认为两位教师在这个点上有所努力。不过,如何让学生在“形似”与“神似”之间建立链接,理解“形神”之间的相似性,仍还要强化“特征的相近”,强化“物志”链接的思维过程。最后杨院长建议若能用“命题思维”优化教学问题设计,优化问题答案设计,更注重问题的简洁性、逻辑性,以给学生更好的启发,课堂效率会更高。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本次“微语文校校行”活动在大家的深入交流与研讨中圆满结束。每一次的交流与碰撞,都让我们对语文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广阔的视野。让我们带着今天的收获继续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笃定前行,驱策自己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