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思维出效益,凝心聚力拓新程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九潭初级中学 李明球
看阳光温馨恬静,沐轻风和煦轻柔。携一颗初心,探语文教学的曲径通幽。2024年10月17日下午,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关于举办“2+2+1”教研帮扶“微语文三人行”第四次活动在花都区秀全街九潭初级中学如期举行。
本次活动由特约教研员黄小敏老师主持,以“基于教材现有单元的大单元拓展教学研究”为主题,分为四个活动环节:一、公开课展示(邵刚老师《名家笔下的父亲》和庄洁婷老师《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二、白云区教育研究院叶月玲老师基于课例点评;三、基于评课的讲座(陈明珠老师《用“整合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四、广州市教研院北部分院杨和平副院长总结发言。
活动一:公开课展示
秀全中学邵刚老师采用“1+X”方式整合。课堂任务一:读懂父爱。本环节在“父爱”主题下,精选3篇展现不同类型父爱的散文,带领学生感受深厚多元的父爱。在情感熏陶的同时,教学生学会阅读散文的方法,实现由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迁移,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任务二:回忆父爱,本环节旨在“读”和“听”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说”的能力。任务三:写作父爱,前两个环节邵刚老师用三篇写父亲的名家作品,帮助学生完成了“父亲形象的积累”“描写父亲方法的积累”,此环节再进一步训练学生“写”的能力。
广雅中学花都校区庄洁婷老师采用“X+1”方式整合。课堂环节一:善抓“直陈”,确定物与志。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抒情议论句及揭示“物”“志”关系的标志词,确定“物”所承载的象征义,把握作者的情感、志向或哲思。环节二:善于关联,建立物与志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把握“物”的内在品质与“物”承载的象征义的相似点,理解作者赋予了“物”人的品质,且以“此物”托“此志”的写法,建立“物”与“志”的内在关系。环节三:理解“托物言志“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要“托物”以“言志”,领会“托物言志”写法的文学效果。
活动二:课例点评
白云区教育研究院叶月玲老师在点评之前邀请了两位白云区听课老师阐述学习心得。两位老师纷纷表示此行收获颇丰,邵刚老师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去挖掘学习资源,庄洁婷老师以《白杨礼赞》为主体,讲解托物言志手法时层层递进,帮助学生通过类比联想寻找“物”与“志”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在“物”与“志”之间建立联系,真正理解作者为何要“状物”。从文学的角度理解这种手法的效果。
白云区教育研究院叶月玲老师还高度赞赏了两位老师的课,并表示两位老师的课堂各有自己的优势。邵刚老师善于挖掘文本,庄洁婷老师善于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叶老师也表示这两堂课让她对白云区1+X群文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入地思考。
活动三:基于评课的讲座
花都区城区教育指导中学陈明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题为《用“整合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的讲座。陈明珠老师用理论实际的方法拨开“整合思维教学”的迷雾。首先陈明珠老师解读了整合思维的内涵:整合思维,是一种将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不同方法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机融合,以形成更全面、更深入、更创新的思维方式。接着陈老师阐述了“整合思维”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实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主题或文化背景进行整合。例如,秀中邵刚老师的父爱主题《名家笔下的父亲 千教万养都是爱》。教师也可以将不同文体或同类文体的课文进行对比阅读,如花雅庄洁婷老师的《形神兼备,物志关联--植物类托物言志散文阅读《白杨礼赞》。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比如(雅正学校陈丽琼老师《农业题材项目式作文》和花实钟婉坤老师《美食题材项目式作文》)。陈明珠老师最后总结道“整合思维,让教学更高效;语文教学,因整合而精彩!”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整合思维的引领下,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共同开创初中语文教学的美好未来!
活动四:总结发言
广州市教研院北部分院杨和平副院长对两位老师的公开课进行了深入点评。杨院既肯定了两位老师的优秀做法,也给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秀中邵刚老师执教《名家笔下的父亲》和花雅庄洁婷老师执教《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为我们探索“群文教学(基于教材现有单元的拓展教学)”提供了思考载体。两位教师的整合在不同侧面产出效益。第一可以更好帮助学生建构和发现;第二可以更好帮助学生强化和运用;第三可以更好帮助学生完成有效积累。最后杨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从整体上看,两位老师的预设和讲解可以进一步压缩,生成和建构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尽可能引导学生在“整体情境(语境)”中完成知识建构,在训练中形成能力。
今天的教研活动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方向。教研没有终点,学习永不止步。希望我们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为学生的成长赋能,用爱与智慧点亮学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