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新学校谢晓洁 | 培新金秋学绘景,异木棉花尽芳菲——听杨和平老师执教《学习描写景物》随感
文摘
2024-11-09 00:00
广东
培新学校谢晓洁 | 培新金秋学绘景,异木棉花尽芳菲金秋十月,天高云淡,秋风送来了杨和平院长的一堂作文指导课——《学习描写景物》,这是一堂基于写作实践的作文教学,回顾这堂课,着实让我在作文教学上有拨开云雾之感,感悟有三:在导入环节中,杨老师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挖掘资源,呈现两张异木棉的图片,这也是学生常见熟悉的画面,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接着杨老师口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境:某天黄昏,一场秋雨过后……并出示三句话:风雨过后,放眼望去……我弯下腰,拾起一朵……抬起头来……让学生根据这三句话限时8分钟看图写文。在导入环节,杨老师通过图片、情境、写作提示三个写作支架,充分考虑了学生怕写、不知从何写起的困难,提供充足的抓手降低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杨老师本堂课强调让学生先写,再运用希沃软件即时拍照上传,师生进行点评总结学生习作中的写景方法并板书,最后再整合教师预设和学生生成的方法,结合教材资源,求同存异,达成学习目标。这种基于学生写作实践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满足了学生不会写的学习方法需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性指导,针对性更强。此外,学生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不是接受式的,而是基于实践的知识建构,并在此过程中展示的学生有成就感,听讲的学生有获得感,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以及写作信心的增强。教学过程的主体包括学生和老师,这两个主体是通过沟通来完成教学而达到教学目标的,杨老师这节课就是用同理心和专业性完成和学生的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比如课前杨老师肯定学生的优点,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课中杨老师的评价语如春风化雨般创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如“你不仅写得好,而且评得好”、“听你的朗读,看你的文字,我眼前是一幅美丽的画面”、“8分钟时间居然有如此伟大的创造,我忍不住要把这段话再读一遍”等,让学生深受鼓舞。除了教师点评,每次学生展示杨老师都让先学生自评,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这些都能看出杨老师一直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师生之间有效的良性沟通与互动,积极推进教学进程,使得教学有效性最大化,实现高效课堂。杨老师这堂课始终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导向,改变传统单一的写作教学模式,师生互相欣赏,团结和谐,给予我许多有益的思考,感恩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