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共读】《幼儿园课程故事——支架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三期)

文摘   2024-08-18 19:00   山东  




       好书共读


与经典书籍相伴

吟风揽月

旖旎了流年

斑斓了岁月





(向上滑动启阅)

 致读者:

     亲爱的老师,您有多久没有从头到尾读一本书了?呵呵……都不必脸红,这个时代和这份工作带来太多的躁动不安,沉下心来完整读一本书确实变得越来越不容易了。那就让我们跟随“好书共读”栏目的读书音频,慢慢去品味一本书。我们的读书是完完全全的素读,原汁原味地奉献作者的文字,其中的涵义,需要各位聆听者自己品味和思考。

     提供的音频,可以帮助大家在上下班的路途中、厨房的忙碌中、用餐的轻松中去反复倾听。如此一来,利用了碎块化的时间,减免了看书时眼睛的疲劳,真的是一举多得哈……

     当然,如果籍由我们的读书栏目,勾起您读这本书的雅兴,您兴致勃勃地捧起书来继续读,这是我们非常期待的。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聆听姜秋燕老师带来的《幼儿园课程故事——支架教师的专业成长》一书。 

                             ——董旭花










王春燕   等/著



05.

幼儿园课程故事与教师专业成长






传统的备课是指教师提前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材料、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教学策略和方法等方面,对所要面向幼儿进行的教育活动做预设性的思考和设计,以确保幼儿有效地学习。但随着幼儿园课程理念的更新、课程样态的转型,传统以预设为主的前置性备课与当下教师实际的教育行为已不太匹配,“备课”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很多幼儿园开始尝试用“班级日志”代替传统的“备课”。班级日志可以实现预设与生成、计划与记录相结合的更为开放、动态的方式。教师可提前将第二天要开展的活动及其时间、地点以及要解决的问题、想实现的目标做一个大致的设想。活动当天,再将自己与幼儿一起亲历的活动记录下来,包括幼儿的生动语言和想法、发生的随机事件、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幼儿的学习过程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后,每隔一段时间再对班级日志进行梳理,教师可以从中遴选出一个事件或一系列事件进行描述,形成课程故事。可以说,与时俱进地“备课”使得记录和反思成为教师的工作常态,课程故事也就自然而然地得以生长。


——《幼儿园课程故事》P111



教师在进行课程实施时,对于课程的目标和价值有着清晰地把握,然而如何通过生动且适宜幼儿学习特点的方式来推进课是教师较为薄弱的瓶颈问题。教研活动中可以凭借优秀的课程故事,从故事缘起、活动价值、活动路径、实施策略等角度进行复盘梳理,将故事情境迁移到新主题中,通过对比、剖析、借鉴,在举一反三的经验迁移中拓展思路,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彰显课程价值。


——《幼儿园课程故事》P123




06.

幼儿园课程故事的编码解读






康纳利提出,故事是这样一种研究,它让人们不断地讲述和复述他们的生活故事,既描绘过去,又创设未来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来研究如何使经验有意义。正如虞永平教授曾提到的,课程故事是一种回顾、一种反思、一种研究。课程故事有多重内涵,回顾课程经历是课程故事的基础,关键是要通过对课程体验的重新审视,发现其对于未来教育提升的意义。撰写课程故事是对过去事件的重构过程,对过去的重构是为了更好的未来,使经历的过去与正在经历的现在相互作用,使过去的事件产生意义。幼儿园教师的课程故事是一种传记故事,是教师通过对过去课程实践的传记式的观察、体验与反思,融合其自身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儿童观、教师观、资源观等课程理念,使过去的经验实现以未来发展为指向的持续改进。故事主题产生于过去,它引起现在的某种实践,并且指导我们走向未来的某种实践。


幼儿园课程故事的作用并不局限于记载昨天,其意义重在引导我们遇见明天。教师需要经常通过“转身”来反观事实,以当下的“我”去审视、反思经验中的那个“我”。另外,教师对过去课程经验进行重构,把课程体验当作文本去思考,不意味着要完全抛弃自己过去的观点与意见去符合现在以及未来的课程观念,而是要将自己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视域融合于一体,从而产生一个新的视域,获得一个包含自己前见在内的新的课程观念,这样更有利于教师真实地认识课程意义的转换。


——《幼儿园课程故事》P159





购书信息

想了解本书的更多信息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制作:郭杨杨

朗读:姜秋燕

2024年8月18日




董旭花教授工作室
发布幼儿教育研究的文章,与幼教人共享新的教育理念,探索幼教实践的多元路径。
 最新文章